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小县城想要先下手为强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1-02

  和廊坊燕郊、固安、香河等地相比,北京民众对同样接壤的保定涞水县比较陌生,很少会有人关注到这个地处冀中偏西、人口不足40万的小县城。917路是北京去往涞水最方便的公交车,20年间,这条郊区专线往返于天桥和房山之间,直到2011年,917路的终点站延伸到了80公里外的涞水产业园,从此这个河北小县城与北京通过公交连接了起来。

  涞水与北京仅一山之隔,太行山与燕山在这里交会,但山那边的北京与山这边的涞水几乎很少有交集,野三坡是惟一的例外。上世纪80年代,涞水县政府确定开发野三坡旅游,30年过去,每年搭绿皮火车来这里的游客数以十万计,但大部分游客都不清楚野三坡和涞水有什么关系。

  2011年的数据显示,以野三坡为主的旅游业增加值占到全县GDP的近30%。涞水目前还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除了野三坡旅游和红木家具等特色板块,当地几乎没有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支柱产业。当地官员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近年来,虽然野三坡景区旅游发展较快,但是由于需要持续增加投入,对当地的财税贡献也有限,吸引知名企业入驻、打造支柱产业成为目前当地发展的优先方向。

  由于受观念、交通等条件制约,此前涞水缺乏对资金和项目的吸引力,对接北京的工作一直徘徊在较低层次。2013年涞水地区生产总值49.41亿元,GDP总量仅占保定地区的1.86%。

  “与北京近在咫尺的中小城市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应积极‘找北’。”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表示,“像涞水这样环北京的周边县市,应该从北京产业转移中挖掘机会,在此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

  事实上,涞水也正是这样规划的。这个人口只有34万、GDP不足50亿元的小县城,因为一个背靠京津冀、挂钩首都的新规划,突然成为了区域的焦点。从去年开始,为了对接北京,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疏解,涞水规划了175平方公里的京涞新城——首都功能疏解试验区。

  “2015年带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2020年带动全县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2030年京涞新城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看着京涞新城资料里一一列举的这些未来的发展目标,仿佛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呼之欲出。去年涞水GDP不足5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这就意味着未来16年间,涞水GDP需要增长超过40倍。

  据介绍,京涞新城——首都功能疏解试验区的发展定位是打造首都新兴产业等要素移动的新基地、北京城市功能疏解的新空间、央企和知名京企布局的首选地。除了总规划,目前相关配套规划也已经做好,其中2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及4平方公里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都已完成。

  在保涞路石亭段两侧,4平方公里的京涞新城——首都功能疏解试验区起步区土地平整、分块交错,东部的拒马河休闲水上公园与西部的天鹅湖欧式小镇遥相呼应……筹建处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7公里的路网路基建设及水、电连通等工作已经完成,规划展馆、创业大厦、中央公园等标志性工程也已全面启动。

  除了新兴产业规划外,京涞新城还提出了一些详细商业、居住等配套规划。其中就有占地65平方公里的天鹅湖小城,是承接首都养老产业、高端人才居住、科技研发、商务会议等功能疏解的样板示范项目;商业规划方面有佛罗伦萨小镇,旨在打造集“食、住、游、购、娱”于一体的精品旅游购物中心。

  在京涞新城规划发布后,招商引资成为当地最迫切的工作,北京商报记者此前与涞水发改局、宣传部有过几次联系,几乎每次县领导、发改局负责人都在北京洽谈、对接项目。涞水发改局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个书写板,上面列着几个具体的招商项目,每个项目后都缀有具体负责人的名字,办公室里随处可见《京涞新城——首都功能疏解区》的宣传资料。

  为了抓住北京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涞水县今年3月还专门成立了对接北京对外交流合作办公室,主要围绕推进京涞新城及首都功能疏解区,主动沟通、对接项目。

  当北京商报记者问及是否达成一些有意向的项目时,涞水县政府一位官员谨慎地说,“现在还不方便向媒体透露正在洽谈的具体项目,为了承接首都功能产业转移,北京周边的河北十几个区县竞争都很激烈,去年我们有一个项目就因为媒体曝光,其他区县也找到这个企业,让我们很被动,现在终于懂得什么是商业机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