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科技新城需要更多“人味儿”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1-02

  打造完整产业闭环

  高科技产业迁移至秦皇岛之后,如何形成产业互动和保障?秦皇岛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表示,教育和医疗将作为产业的支撑,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产业转移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医疗的跟进,配套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需求可以本地解决,但医疗和教育还是需要对接北京。”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秦皇岛正在与国家部委、北京市相关部门和医疗教育机构沟通联系,积极开展承接北京医疗教育产业转移对接洽谈工作,先后与北京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物资学院等多家医疗教育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规划建设425平方公里的北戴河新区作为承接北京医疗资源转移的重要基地。据了解,北戴河区现有近200家休疗院所,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北戴河新区的开发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田向利希望国家有关部委与秦皇岛合力盘活北戴河休疗院所蕴藏的巨大承载能力,规划建设好北戴河新区。“可以和北京合作,尝试在北戴河新区规划50-100平方公里的‘北京新城’,用于摆放北京转移过来的教育科研、卫生医疗、健康养老、体育休闲、文化创意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秦皇岛目前有13所高校,十五六万在校生数量,在秦皇岛看来,既有高校教育基础,又有环境保证,秦皇岛教育方面对于高校有很大的吸引力,已经与北理工、清华大学、北化工、天津大学签署了关于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的落地协议。事实上,在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提出之前,秦皇岛已经尝试与北京高校联合,其中秦皇岛经济开发区着眼于服务北京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需求,开发区管委会先后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合作建立“园中园”,其中,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已有中科院地理所、遥感所、自动化所等10家机构入驻;去年成立的秦皇岛(中科院)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遥感所等9个研究院13个实体项目正式落户,秦皇岛成为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转化基地。秦皇岛开发区工作人员表示,秦皇岛还计划通过教育资源同样丰富的海淀区引进寄宿制学校,发展中小学教育,形成教育资源的深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产业、医疗还是教育的迁移,都离不开基本元素的流动。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政策体系的要素还没有统一,有必要在京津冀地区设置一个参数,来促进要素流动,打破金融、财税体制,要不企业还是走不出去”。另外,据已经达成入驻意向的企业称,开发区为企业提供了公寓和食堂等,保障了企业人员的生活稳定,但开发区地处偏僻,周围的商业配套几乎没有。对于希望产业沉淀下来的秦皇岛来说,引进连锁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商业配套是后期稳定产业人员生活必须解决的问题。

  激发市场主动性

  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进入秦皇岛的速度超过了企业自己的想象,据孙学军介绍,在去年10月就开始接触秦皇岛,不过是以企业个体身份;随后12月,在海淀区的组织下去秦皇岛考察,之后的一系列接触都是在海淀区的政府平台之上进行。目前,千方科技在秦皇岛的三个项目,出租车项目平台已经部署完成,8月应用;公交车项目准备在9月初的时候将带有信息服务的站牌先立起来,进展比较顺利;数据处理研发中心正在装修,即将完工。

  “同样的企业规模,相比在北京,秦皇岛的成本要低40%”,孙学军介绍,不过,对于高科技企业,成本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块,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才是最重要的。“北京的城市交通数据处理研发部门只有25个城市的数据量,秦皇岛则设置了150个城市数据的规模,形成了中心的概念”,在上述人士看来,规模做大的好处显而易见,“人员更集中,效率提高,研发的精度和深度都比以前好。另外,数据量提高了,会吸引上下游企业同时入驻,对企业的研发有帮助”。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于2011年5月签约,但至今项目仍处于准备阶段。北京商报记者在其提供的地址“北戴河火车站正北3.5公里处”并未看到规划中的产业园。一位北京企业负责人称,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是以政府搭建平台为主,但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是企业的行为,有企业资金的模式和思路。对于能否享受到海淀园分园的优惠政策和待遇,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工作人员表示,入驻企业有优惠政策,但与分园不同。在上述北京企业负责人看来,以政府为平台,可以保证两地不用担心,避免担忧,“除了租金成本低,还可以拓展政府层面的高端交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中关村的新技术、新产品,并且通过秦皇岛辐射到河北市场”。

  实际上,受困于发展空间有限,想要释放生产力的北京企业并不在少数,京津冀一体化被企业视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机会,但目前来看,企业个体行为的“入秦”步伐远远慢于政府主导下的产业迁移。对于“力争在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中为秦皇岛发展争取最大红利”的秦皇岛来说,最大的考验是如何在政府主导探索出一条两地产业共赢之路后,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