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批发市场外迁“炒热”的小城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1-02

  早晨,在永外车站路边上的828路公交总站等车的人不是很多。但在稀稀散散的人群中,手拎黑色批发袋子的李丽(化名)格外引人瞩目。她是土生土长的廊坊市固安县人,家离永清只有一路之隔。

  2009年,李丽自主创业,在固安万汇广场里租下一个20平方米的小门脸用于服装店的经营。五年的辛苦打拼,看着自家店面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李丽也盘算着再租一个店铺以便拓展生意。但来往京城批发地大红门近三个小时的路程却让李丽很头疼。

  虽然2012年就已通车的828路(原943路)缩短了进京的时间,但由于自己生意不大,每周抽出时间来北京考察服装行情让李丽觉得有点得不偿失。

  直到今年初一条动批外迁、且可能落户永清国际服装城的消息传开后,李丽和周边的小店家才开始兴奋起来。因为等到服装城建成后,他们再也不用折腾去动批和大红门进货了。

  永清国际服装城建在2006年便已开始破土动工的台湾工业新城内。按理说,经过几年的光景,台湾工业新城应该初具影响力,但乘车驶入永清地界时,却看不到太多新城的迹象。直到靠近永清国际服装城的所在地,才有一些宣传广告映入眼帘。“北京南城 台湾新城”、“永清国际服装城”等宣传语以及包围着道路两侧大片区域的巨幅永清服装城招商广告牌都昭示着未来这里可能发生的巨变。

  在服装城内空旷的马路上,传来大型塔吊施工的隆隆声。有不少打工者正是奔着这此起彼伏的施工声音前来应聘。北京服装批发市场商户外迁和永清加紧建设服装城的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大量建筑零工来到这里找活儿。在工地上,一天辛苦劳作后,躺在简易房木板床上张强(化名)常设想以后落户在永清。他说,等服装城建好后,准备把孩子接过来,这样可以让孩子离北京近一点。

  在施工公司里,除了像张强这样的外来打拼者,还不乏附近的村民。他们把自家地都卖给了浙商用来开发服装城,一部分村民进县城去打零工,也有不少村民为了守家,留在工地帮忙。一家临时搭建的小超市男主人便是如此。他看着这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厂房,暗自下定决心,“等到服装城真正建起来后,租个小门脸,自己当个小老板,也可以守着家”。

  永清地处北京正南,位于京南中轴线上,距京津两市各60公里,但这个处于京津冀“黄金眼”位置的农业大县在经济发展上却一直陷于低谷。数据显示,永清县经济总量连续数年在廊坊市各区县排名处于落后位置,2013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为9.2亿元,38万常住人口中有34万是农业人口。

  为了成功转型提高财政收入以及居民生活质量,早在六年前,永清县政府就一直谋划承接“北京新南城”大任。据了解,在2009年北京提出城南行动计划后,身处南城的众多浙江服装企业老板就开始体会到区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也是从那时浙商们开始寻求新的落脚点。

  2010年9月13日,由在京浙商投资300亿元建设的服装产业聚集区“浙商新城”(现永清国际服装城)项目在永清县台湾工业新城破土动工,规划占地2万亩。尽管四年时光已过,永清国际服装城未有多大的起色,但今年4月初一条“动批外迁定址永清”的消息,突然给这座还是一片工地的“服装城”带来了蓬勃生机。

  北京商报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在浙商新城会所里的登记簿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当天来咨询的人的联系方式。在联系人备注中,“动批商家”为数不少,在需求栏中大多写着商铺、买地、厂房和物流这样的关键词。

  除了动批商户外,还有嗅觉敏锐的服务业从业者。“除了租厂房、买地的,今天来咨询的商家中也有想来做商业配套的,如商标注册公司等。”一位招商部门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永清台湾工业新城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了新城建设的最新进展:“目前已建起了八栋自建厂房,每栋面积大约是6500平方米,但依旧空着未投入使用,另外还有30多家服装加工厂在建,这是加工板块的进展。但在商贸方面,目前规划刚出,还没有商户前来营业。工业新城‘招商引资一期’项目均为在京的浙江服装企业投资建设,后续的二期和三期工程有来自湖北和河北企业的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