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一体化脚步28年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1-02

  京津冀一体化的探讨,是不折不扣的“三十年磨一剑”。起初,它是学者和官员的政策探讨。真正走入公众视野则是由于“副中心”的传言,这一话题被彻底引爆。河北保定作为其中感同身受的城市代表,会同整个京津冀区域,经历过狂热与失落,面临着新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新的期待。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整体方案已经呼之欲出。从环渤海经济圈算起,28年不短,但这一次京津冀一体化真的要来了。

  破题

  京津唐国土规划

  京津冀的发展融合问题,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进入政府调研的视野。

  1981年,原国家计委牵头编写制定京津唐地区国土规划,涵盖范围包括北京、天津和唐山,涉及交通、产业规划、环保等方面。在现存可查的资料里,这是政府部门研究京津冀一体化的开端。国家计委多次编写相关规划,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吴良镛等学者也就此多次发表研究报告,但推进并不顺畅。

  时任北京市城市规划局综合处副处长的钮德明,也被要求参与这项工作。他曾对媒体表示,1981年底,原国家建委分管国土工作的副主任吕克白先后与北京、天津、河北的领导同志商议,打算以京津唐地区作为全国的国土规划试点。为什么当时会选择京津唐地区的国土规划作为试点?吕克白在一次讲话中说,“因为这个地区是我国的核心地区,它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国十分重要”。彼时,京津两市的工业产值在全国所有城市中稳居第二、三位,仅次于上海,而冀东又是当时国家煤、铁资源的重要基地。

  “再加上京津唐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是关内、关外的一个咽喉地带,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炭要运出来,非通过这个地区不可。”吕克白说,“这样一个地区的经济规划,我们应当把它放到首要地位来抓。” 遗憾的是,直至吕克白1999年去世,京津唐的国土规划也没有搞出来。

  一方面是政府牵头破题,另一方面1986年天津发起环渤海区域城市联席会议正式标志着这些城市有合作和协同发展的意愿。环渤海区域城市联席会议由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牵头倡议,环渤海14个沿海城市和地区共同发起成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地方政府间区域性合作组织。

  但综合来看,从整个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京津冀一体化都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因环保等问题开展三地协调;三地联合治理环境问题,是必然选择。华北平原水网连成一片,需要“九龙制水”。

  提速

  京津冀“廊坊共识”

  但是环保的驱动力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京津冀发展显然并不够,从90年代中期到2004年,经济发展速度增快,京津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增多,开始形成系统的城市区域问题,“是形成共识的过程”。

  这一过程终于在2004年迎来京津冀一体化30年中的高潮。这一年,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召集京津冀三地官员在廊坊召开研讨会,最终就合作达成“廊坊共识”,京津冀一体化提速,进入制定具体政策阶段。在共识中写了若干条现在看起来都非常激动人心的目标。2004年之后开始编制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2+8的设想,所谓2就是北京、天津,所谓8就是河北11个城市中的8个地级市,但是把石家庄、邢台和邯郸三个城市排除在外,这个规划到现在为止已经十年过去了,与我们同期制定规划的有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规划已经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开始实施,但京津冀城市群规划一直没有出台。当时参与规划的官员曾总结,“各方一直在拿办法,但这些办法没有完全奏效”。

  从政府层面,北京市主动和天津对接,与天津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主动与河北对接,也签订了框架协议。当然河北也很积极,主动和天津、北京对接。

  早在2001年,吴良镛主持的“大北京规划”——《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正式公布,提出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实施双核心-多中心都市圈战略。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份规划当年没有受到京津两地高层的重视,但吴良镛和他的团队仍坚持在2006年和2013年继续编制完成了《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的第二期和第三期报告。“大北京规划”的实质是,北京要把自身的部分职能分到周边卫星城市,让其他城市承担北京的一些职能。

  高潮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总之,从2004年到现在,十年下来,京津冀合作还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推进,主要还停留在省市之间签订协议这样的层面。直到“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京津冀一体化进入30年来最受重视的阶段,以前是国家部委重视,现在则直接受到国家最高决策层的重视。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报告政府工作。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随后,京津冀一体化话题持续发酵,新一轮的京津冀一体化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则是从3月19日的一则传言开始。除保定外,河北有石家庄、唐山、廊坊等多座城市,均传出陷入“副中心”争夺战。在“副中心”概念混战的同时,北京周边的小城市早已真正“动”了起来,布局承接北京的外迁企业。5月8日,北京丰台与保定白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白沟新城作为搬迁意向地。仅在八天后,大红门的8家主力市场签约落户河北永清;6月28日,天津西青区某市场举行签约仪式,一批来自大红门批发市场的商户赫然在列。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整体方案备受各界瞩目。但据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称,该框架已有初步草案,但目前暂未具体成形,还在小范围内征求意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次京津冀一体化已如出鞘之剑,直指每一座置身其中的城市。(陶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