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克隆书画 没有惩罚就是鼓励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0-21

 

真迹  谢稚柳真迹《五松图》及其上款“一平同志属写此五松即正”。
赝品  该作为谢稚柳《五松图》赝品,上款中的“研吾”系2010年纪念谢稚柳诞辰百年拍卖中某件谢稚柳书画的挖款。
 

  不同于其他商品市场,书画市场的造假历代皆有。随着艺术资本化的到来,书画作为文化载体已变身为高额利润的代名词,其高报酬率也不断吸引着大量来书画市场“圈钱”的从业者,赝品的泛滥也就变得理所应当了。

  大量的赝品充斥着艺术市场,表现为大师的书画作品存世量与拍卖数量严重不符。以书画大师齐白石为例,齐白石一生大约画了2万张左右的国画,其中馆藏约五六千件,扣除多年来的损毁灭失,民间收藏大约有1万件,能在市场上流通的就更少了。然而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齐白石作品在拍卖行的上拍量就超过2.5万件,成交1.4万余件,远远超过了真品的存世量。这也难怪业内人士说,齐白石的作品买十九假。

  九成赝品 书画造假已成流水化作业

  假画,又称伪作或赝品,是指非画家本人实际创作,却谎称是其所作,署其姓名或采用其他方式表明其身份的美术作品。根据假画制作方式,造假一般分为四种形式——摹、临、仿、造。摹,在原作上拓写,采用先勾勒再填色的方法,力图与原作一致;临,指看着原本的构图、笔法大意而制作;仿,指仿学某人笔法结构,在没有蓝本的基础上,凭自己想象制作假画的方式;造,属于臆造的范畴,在整个造假过程中,完全不考虑仿造对象的艺术特色,凭自己意向天马行空地制造假画的方式。

  据画廊从业者表示,书画仿制最为粗糙的方式是仿和造,是对名家书画的机械模仿和凭空臆造,这类仿者一般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多为对原作者的绘画题材和形式进行模仿。其仿品通常笔法生硬、技法拙劣,被行内人士称“太假”,所以价格很低,多在几十元左右。

  相对而言,以书画专业学生和职业书画“小家”为主的这类群体人数较多,仿品水平也较高。对于他们而言,临摹名家书画既可以练手,又能有报酬。他们多以原作为摹本,通过造影描制、廓填、原作分离加色等方式,原原本本地复制。这种绝对克隆的作品,有的甚至于连赝品的外围裱件都力求仿得与原作一模一样。从造假的数量上看,这种仿品少而精,是现时市面上最为常见且极具欺骗性的名家造假方式,有的甚至可以达到行话所说的乱真境地。在没有原作对比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是看不出伪作破绽的。

  以上两种情况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造假形式简单,但已经形成一条龙产业。画廊从业者透露,“只要是拍卖价格在前100名的画家,都会有人在仿”,这些造假高手在选画、喷绘、描图、渲染等方面也都有明确分工,一直到题跋、落款、装裱、作旧,都有专业人员进行流水作业,完全是规模化、科技化、程序化的流水线作业。

  此外,同门师承或名家后人也在造假。这类仿者不但具有高超的绘画技能,也熟知原作的创作思想和理念,如齐白石晚年时画作就多由其儿子齐良迟代笔。代笔的形式要比一般模仿高明得多,在鉴定方面也极其混淆真假。 

  除了民营美术馆、画廊等书画销售实体店存在售假的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站电商也不例外。在“北京东方阁美术馆”的官方网站记者看到,网站首页顶端标注了“名家字画、艺术藏品、保真交易”,该美术馆出售近200位书画家的作品,几乎包揽了目前市面上所有火热的近现代名家。记者将该网站中出售的一幅标价为220万元的齐白石作品照片发给业内收藏专家,该专家则表示该幅齐白石的作品“不对”。而另一幅标记为李可染的作品也被专家鉴定为不真,该画为李可染经典的牧牛题材,尺寸为39cm×46cm,标价为200万元,还有所谓“带正版书”《现代中国画甄选》为证。可是在专家看来,该尺寸的同类型李可染作品市场价格仅在60万-80万元之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