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偷票房 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0-21
 
 

  在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的电影票房逐年增长,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但是在电影市场繁荣的背后,影院偷票房行为降低了片方的收入,甚至让一些制作人血本无归。从剧本创作、成功立项、前期融资、开始拍摄、后期制作、宣传上映到票房回笼,一部电影的制作从开始到最终结束,参与者为之操劳一年甚至十几年。然而就有这样一群人,通过在小小的电影票房动动手脚,便可以让他人数年的辛劳付之东流。

  市场上偷票房的方法较多,除了手写票、套餐票等容易被发现的手法之外,映前退票、双系统等偷票房方式很难被发现。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市场监管薄弱等原因,目前偷票房行为屡禁不止,而电影片方也无可奈何。

  影院与片方联手作假

  小电影票也能玩出大花样

  春节期间,家住河北的李先生带家人去看电影,影院工作人员只给了他手写的电影票作为观影凭证。“当时我就很疑惑,在网上查询之后才知道这家影院通过手写票偷票房。”李先生无奈地说。

  北京商报记者在今年1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曝光的严重违规电影院名单中发现,吉林长春九台市鹏宏新城广场蓝海国际影城使用手工票截留了电影《十万个冷笑话》的票房;湖北荆州凯乐大剧院同样使用手工票偷取了电影《智取威虎山3D》的票房。为了谋取私利,影院偷票房手段也日渐花样翻新。消费者最易发现辨别的方式就是手写票,在空白票单上,售票人员手写电影名、场次、座位号。去年的春节档,就有网友通过微博晒出电影《爸爸去哪儿1》的手写票。

  除了手写票以外,“偷梁换柱”也成为违规影院偷取票房的惯用手法。所谓“偷梁换柱”,即把票款转移到另一部电影上。例如观众要去影院看甲电影,但是工作人员却给观众乙电影的票,甲电影的票房就被转移到乙电影的总票房中。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时,就有观众曾表示,本来去影院看赵薇拍的电影,但是影院的工作人员却给了自己另一部正在热映的电影票根。

  此外,影院还会在售票系统上大做文章。影院在开场前,通过将售票大量退票的方式将票房据为己有,这种情况很难被发现。而最著名的偷票房方法就是使用双系统,安装两套计算机售票系统:一个系统记账,一个系统报账。与传统的偷票房方法相比,双系统售票比较隐秘。除非检票人员进影厅检查,发现人数不符后再检查影院的系统才能发现,而普通的观众很难在售票过程中发现异样。

  “偷票房让电影片方防不胜防,如今有部分影院以套餐票的形式在票房上做手脚。”据某影院市场部经理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在电影售票过程中,把爆米花、饮料的消费与电影票进行捆绑,不仅用来消费食品的支出属于影院自身所有,而且影院通过利用国家对于电影最低票价的相关政策,将40元卖出的电影票以80元虚报,从中赚取票房的中间差,“有些影院会与市场反应不景气的电影片方合作,会对两部电影进行捆绑销售,用热映的电影带动市场效果不好的影片,但是所获得票房却是两部电影分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热映电影的票房分流”。

  消费者、片方、院线

  偷票房致多方利益受损

  很多人认为影院偷票房似乎与消费者并不相干,但由于一些影院与片方合作通过偷取其他电影的票房从而提升自身的票房积累,让自己的市场反应“一路走高”,给人以获得观众喜爱的假象,而许多消费者在选择影片时就会受电影总票房的影响。“我每次选择影片时,一般都会选择票房较高的影片,感觉这样的电影市场反响好,喜欢的人比较多,影片的质量、内容也会比较高。”消费者刘女士表示。

  针对这一情况,北京市东易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首席律师赵虎解释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能进行虚假宣传,在电影上映期间,一些电影片方利用偷票房进行票房造假,夸大影片的观影效果,通过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进行虚假宣传,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进而误导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判断。” 

  偷票房不仅降低电影片方的收入,甚至可以决定一部影片的生死。通常情况下,院线经理会根据电影票房统计数据进行排片,如果一部电影首日票房表现良好,院线就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持续增加排片率,一旦票房被大量偷走,将会严重干扰市场,大量降低排片率,影响到影片的市场份额。因此,说到偷票房现象的第二受害者当属制片方。

  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创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永亮看来,与电影院相比,片方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偷票房行为发生在电影院,片方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对此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因此大部分被偷票房的制片方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

  客观来看,院线也是影院偷票房的受害者。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的多家院线为了抢占市场,纷纷加大力度塑造企业品牌。如果旗下的影院偷票房被查出,院线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就会土崩瓦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