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创业是什么

出处: 作者:本报评论员 韩哲 网编:朱先锋 2015-08-06

三十而立,往往要重新打量一下周遭的世界。举目所及,创业正浓,氤氲在每一寸躁动不安的空气里。一年半之前,“死也要死在编制里”还言犹在耳,如今创业早已“千骑卷平冈”。

有时候,车辙说变就变。

创业环境不算完美,但创业成本已是处于史无前例的低位。创业的幽灵在市场里游来荡去,人们在摩拳擦掌。据说,现在中关村的一块砖丢下来,能砸着两个创业者和一个投资者。创业是成功率最低的行业,大多数人并不适合创业。可是不试一试,谁又能断定自己不合适呢?伟大的公司总是由年轻人创造的,这一点足够诱惑。

37年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增量倒逼存量的过程。大量的人在体制外创业,从乡镇企业到互联网经济,才形成当今蔚为壮观的市场经济规模。在改革史的语境下,创业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经济行为,而是历史行为。白手起家是创业,改弦更张也是创业;胼手胝足是创业,脑力风暴也是创业。在转型年代,谁不被裹挟在创业之中?谁又能躲得了?谁不愿学宗悫字字铿锵,“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创得了业,才能创世纪。

意气风发之余,仍需脚踏实地。创业不是诗,久不见莲花,便觉牡丹美。我们保持对皎皎明月的向往,同时也莫要忘了脚下的“六便士”。

创业是试错,像精子一样,牺牲亿万才能成就一个生命。市场之所以胜过计划,不在于市场有道德、不浪费,而在于它允许所有人试错,从四面八方没有头绪地摸索未来,幸运者是少数,“浪费”是必然。既然不存在“上帝视角”,那么就只有这一个笨办法,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市场不自由,创业便没活力。反过来说,创业本身也在为市场开拓自由边界。

创业是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创业和创新毫无疑问也是有代价的。它会烧钱,它会破坏秩序,它会引起价值观的不适,它会带来波动和风险,它会附带着“大毒草”。这里面,既有人畜无伤的小米,有仁智互见的专车,也有走上邪路的快播。这时的你还会不会满面红光地说“Yes”。如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是国策,那么我们对于“两创”最大的支持不是补贴和扶持,而是体制性包容。凡事等等看,别轻易说“No”。

创业是绝境。背水列阵,向死求生。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使得旧式的依靠“政府+投资+信贷”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资源和环境已经透支并日趋显性化,我们必须将新常态下的增长寄托于创业和创新驱动的新经济。我们能够捕捉的是以“互联网+”为抓手的传统产业再塑造。至于其他更有想像力的领域,就依赖创业者的冒险精神,依赖他们的筚路蓝缕和脑洞大开,以及那不可言说的运气。即使是凯撒,在跨过卢比孔河的时候,也只是高喊一句,“木已成舟,让骰子高高抛起吧”。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创业既为时代所需,同时创业者也在塑造历史。

创业是中产。信息化和互联网让世界成为平的,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中产阶层迅速膨胀,这是当前创业环境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中产阶层拉低了恩格尔系数,延展了马斯洛需求,愿意为服务花更多的钱。中产阶层既供给了创业,也成为创业的需求。这种需求不是指向短缺经济,不是按图索骥,而是新思维和新技术的排列组合。创业是件百衲衣,看谁可以摸准中产阶层的痛点,谁就能够脱颖而出。

创业是共识。面对中国改革泅渡的历史机遇,政府全能主义和市场原教旨主义都是不足取的。庙堂和江湖同心戮力,我们才能完成这惊险一跳。政府谨守权力边界,奉行“三个清单”;市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年轻人褪去暮气,敢想敢干。任何一个创业和创新,都会让我们这个国家更好一分,都会让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获得更多的选择、自由和福祉。

烟雨万千,我们只誊写一片。8月的北京,暑气未消。这是一座有着特殊禀赋的城市,在这里聚集着无数或聪明、或精明的大脑,在碰撞着下一个BAT的火花。北京也期待着创业的反哺。北京治理“大城市病”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过程中,亟须市场用力,亟须创业作为杠杆,撬动要素资源大挪移和再配置,从而事半功倍。这也是为什么于此时新鲜出炉的北京创业报告,既撷取了在消费市场锋芒已露的公司,也遴选了在解北京之困方面努力破冰的公司。它们都在市场的不同角度,为我们的未来增加一分可能性。

每个初心,都有陪伴。而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无论是已经走过的这30年,还是即将走下去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