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创业!创意!创新!

出处: 作者: 网编:朱先锋 2015-08-06

t50

文化,北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3.1%,创历史新高,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部分文化企业规模较小,且具有轻资产、核心资产无形化等特征,在融资、运营成本等方面仍面临发展障碍。对此,北京已从多个层面推出政策或服务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

20个文创产业功能区差异化发展

亮点:每平方公里文创收入是全市单位面积25倍

“十一五”以来,确定的30个市级文创产业集聚区和各区县设立的区级集聚区,构成了北京发展文创产业的主要空间载体。但随着文创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传统园区和集聚区的单一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次则是各区县虽然对发展文创产业热情高涨,但缺乏专项规划引导,使得发展定位不清晰,相互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问题突出,不利于提升北京市文创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了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北京文创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质量,北京市文资办起草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并经市政府会议审议通过,于2014年5月26日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下发。

《规划》提出,北京市要构建“一核、一带、两轴、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和“两条主线带动、七大板块支撑”的产业支撑体系,根据不同的定位,规划建设的20个文创功能区总规划面积441.56平方公里(不含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约占全市平原面积的6.5%。目标是到2020年,文创功能区创造全市80%的文创收入。

作为《规划》编制和落实的主责单位,目前北京市文资办正在按照布局设计和实施需求,结合园区现有条件,推动不同园区差异化发展,同时在差异化布局的基础上,推动特色化发展,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并围绕园区重点产业,采取“一区多园、政策覆盖”的方式,完善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协作,推动集群化发展。

创新工场孵化文化梦想家

亮点:“管家式”服务理念  包容创业失败鼓励再创业

作为由北京市文资办出资打造的全市文创产业孵化平台,2013年7月成立的北京市文化创新工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化创新工场”)已成为孵化文化梦想家的平台。

目前文化创新工场有三个核心业务。首先是利用现存高空置率写字楼及废旧厂房改造为途径,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三位一体的“实体文创园区”;其次是依托北京市的政策优势,整合金融资源,聚集基金、担保、租赁、财务、典当、券商、信托、期货、银行、资产评估及消费类金融公司组建企业融资全要素平台“文化金融超市”。最后是逐步实现企业在线办公、政策资金在线申报、企业在线融资、商品在线交易、产业链在线整合等一系列基于互联网功能的“虚拟创新工场”,实现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综合服务平台,让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惠及更多文创企业。

文化创新工场采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包容创业失败,鼓励再创业,并以“管家式”服务理念,对企业开展综合保障服务、企业管理全要素服务、资本对接服务、政策法律服务、技术服务等。

未来通过3-5年的运营,文化创新工场将实现“一园多基地”发展构想,孵化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和企业集团,推出一批高成长性的文化创新企业,培育一批上市公司,打造一批国际知名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