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杨溪今日评

“筑梦”的翅膀,衡水二中的“牢笼”

出处:政经 作者:杨溪 网编: 2015-04-24

高考倒计时仅剩四十余天,有关教育的话题又拧紧了社会的神经。

近日,北京大学公布了2015年面向农村单独招生的“筑梦计划”,获得该计划入选资格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最高可获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清华大学也启动了“自强计划”,入选考生最高可降65分。随后,一批名牌高校相继制定了针对农村考生的“筑梦计划”。

“筑梦”能打破“寒门再难出贵子”的魔咒吗?媒体对此争论不休,教育公平这杯酒又洒在了桌面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寒门出贵子”,曾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句至理名言。但从1999年我国实行大学扩招政策以来,重点大学的农村考生“欠收”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才要通过“筑梦”来弥补他们缺失的翅膀,帮助他们飞黄腾达。但这样的善意实在有些杯水车薪,考上名校却因为背负不起各种心理压力而梦碎的不在少数。最终,他们只能沦为折翼的天使,重回人间。

马克思·韦伯有一个著名的社会分层理论,即以财富、权力和声望三项指标来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照葫芦画瓢,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家庭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生能否上名校,于是“寒门”遭遇了“难出贵子”的尴尬。

而何为贵?古时妻凭夫贵,母凭子贵。到了今天,迈进清华北大的门槛就是贵了?答案看上去似乎是肯定的,为了证明这一点,前有黄冈,现有衡水二中。辉煌不再,曾经盛产“神话”的黄冈中学如今已十余年未出省状元。但唏嘘慨叹之余,并未引起人们对教育的反思。日前,有媒体报道,衡水二中的楼道装有铁笼,防止学生因无法承受“集中营”式的学习压力而跳楼。楼道里还挂满了写有各种口号的横幅,其中一条是:“高考成功来源于天天成功,课课成功,题题成功。”

高考在中国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知识改变命运,良好的教育能够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而衡水二中的铁笼和横幅再次证明了为进名校誓不罢休。但名校培养的究竟是精英还是学习机器?虽然名校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绝谈不上是决定性的。制造这种决定论的人,是别有用心;而相信这种决定论的人,是懒得思考。

在中国当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下,所谓“寒门再难出贵子”不只是农村考生,对于很多想通过衡二实现名校梦想的普通考生而言,同样存在这种尴尬。如同上网费占居民收入比重高的根本原因不是费用高,而是收入普遍偏低,但提高收入很难,只能从批运营商入手。为啥?省事,老百姓爱听。同理,解决不同地区教育资源不平等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改革户籍制度,但户籍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好 “筑梦”,简单不费事,老百姓喜欢听。

“筑梦”有必要吗?当然。推进教育公平的所有努力都值得点赞。但梦想的开花结果靠的是天赋、努力、机遇、出身等综合因素,它们构成了梦想开花结果的土壤和水分、阳光和空气。尽管很多人来自盐碱地,走向撒哈拉,有一天,沙漠也可能成为绿洲。但前提是,你得给沙漠浇水,不能浇地沟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