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财经 > 保险

险企2018补血画像

出处:保险周刊 作者:崔启斌 实习记者 李皓洁 网编:王巍 2018-12-11

岁末年关,各保险公司都在为交上一份亮丽的业绩单而发起冲刺,而这业绩的背后,需要与之配套的资本金作强有力的支撑。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2018年已有超过30家险企积极进行增资扩股,合计注册资本的增资额度超过400亿元,发债规模更是达到715亿元,虽然今年保险行业增资扩股的规模与2016年、2017年相比较大,但从长期来看仍在正常发展范围之内。同时,保险行业增资扩股的规模加大也反映出行业发展的速度加快,但不得不提的是,增资发债的过程中,有的险企一波三折,有的险企顺风顺水。

股东大手笔增资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除去安邦保险外,注册资本增资额超过10亿元的有11家保险公司,其中包括财产险公司5家、寿险公司3家、养老险公司3家。记者梳理发现,大型保险公司以及银邮系险企增资额度往往是大手笔,值得注意的是,在税延养老险正式落地的大背景下,2018年选择增资的养老保险公司并非仅新华养老一家,长江养老以及泰康养老也都进行了大笔增资。

具体来看,11家保险公司的增资额度分别为人保财险74.14亿元、中邮人寿50亿元、大地财险46.9亿元、新华养老40亿元、国寿财险38亿元、交银康联人寿30亿元、诚泰保险28.8亿元、长江养老15.5亿元、泰康养老14亿元、国华人寿10.46亿元、泰康在线10亿元。此外,中国人保在2018年底通过回归A股融资58亿元。

从增资额度来看,注册资本金变化最大的人保财险,由148.29亿元增至222.43亿元,增资额度为74.14亿元;其次是中邮人寿,增资额度为50亿元。同时,在今年7月中邮人寿再次披露,拟增资65亿元。增资后,该公司注册资本将达到215亿元,其注册资本排名将进入行业前列。

据了解,中邮人寿2018年前三季度综合偿付能力、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标,但由于此前销售大量中短期理财型保险,当前中邮人寿也面临满期给付的高峰现状,加之目前业务向保障型产品转型,偿付能力需强化。此外,中邮人寿年度退保金支出多次超过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时过境迁,安邦保险在今年也迎来大变革。2018年3月28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保险保障基金向安邦保险集团增资608.04亿元。增资后,安邦保险集团注册资本为619亿元。6月22日,银保监会公示,安邦接管工作组修改安邦保险集团股东结构,保险保障基金接盘占比98.23%,原有39家股东中37家出局,仅留下上海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2家股东。

中小险企增资挤牙膏

对于很多中小险企来说,优化偿付能力或是它们增资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今年至少16家中小险企在增资扩股,其中人身险公司6家、农险及财险公司8家、再保险公司2家。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其中多数险企出现净利润亏损、偿付能力位居行业偏低水平等现状,甚至有些险企偿付能力出现大幅下滑或者突破监管红线。如太保安联2017年底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0%,较2016年的607%下降397个百分点,实际资本比2016年初下降2.16亿元,而在今年3月进行增资后,太保安联偿付能力开始回升。

从财险方面看,2017年财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70%。而今年增资的8家农险及财险公司中,安联财险、众安在线、国元农险、粤电自保、华海财险、安达保险、信利保险、利宝保险虽然均达到了综合偿付能力100%的监管要求,但除众安在线、粤电自保、国元农险外,其他公司在行业平均线以下。2017年四季度利宝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0%,到今年二季度连续下滑至104%,且逼近监管红线,在8月增资后,三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升至186%,净利润实现微盈利52万元,不过利宝保险自2009-2017年已累计净亏损超过12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监管方面的变化是保险行业扩大增资规模的原因之一。他认为,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行业在2018年的增资力度明显扩大,原因之一是2017、2018年行业迎来了较强的监管周期,新的监管制度下,考核和监管指标发生变化,保险公司则需补充资本金才能达到合规要求。另外保险业与银行、信托之间的合作以及开发新产品,都需要更多的资本作为支撑,以期获得更高的杠杆。

险企迎来发债潮

除了传统的增加资本金之外,严监管之下,资本补充债券也成为保险公司青睐的融资手段之一,不过并非所有险企都能发行债券,而是需要满足连续经营超过三年、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等要求。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保险行业新一轮改革转型的推进,特别是人身险公司转型保障类业务偿付能力压力较大,保险机构的又一波发债潮来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共有9家险企发债,发行债券金额共计715亿元,已超过去年的两倍。据悉,2016、2017年险企发债金额分别为295亿元、349.5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上述9家发债险企共发行了10只债券,其中包括保险集团1只、寿险公司5只、财险公司4只。发行额度分别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180亿元、人保寿险120亿元、太保财险两期各50亿元、中国人寿再保险50亿元、中再财险40亿元、农银人寿35亿元、幸福人寿30亿元、中英人寿25亿元、英大泰和财险15亿元。

从发行规模看,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发行规模较大,加上集团旗下的人保寿险,发债共计达300亿元,相关公告显示,该债权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提高公司偿付能力以及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提供资本保障。另外,太保财险在今年3月和7月各发行一期资本补充债券,金额均为50亿元。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保险研究所所长粟芳表示,在偿二代修改之后,长期的债务也可以纳入险企附属资本,相比增加资本金,发行债券显得相对容易,因此在监管措施发生变化后,不少保险公司就倾向于发债,所以今年险企的发债金额会高于注册资本金的增长额度。

部分险企增资路坎坷

实际上,并非所有保险公司增资扩股都如愿以偿,个别险企在增资路上可谓一波三折,例如吉祥人寿、中法人寿、诚泰保险等。

今年1月15日,银保监会向利安人寿下发了《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决定撤销2015年12月23日作出的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增资入股利安人寿的许可。在监管发出整改公告不久后,利安人寿股东大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减少注册资本1.41亿元的议案,该决定也得到了银保监会同意,因此,利安人寿注册资本由47.2亿元变更为45.79亿元。

而吉祥人寿、中法人寿两家因综合偿付能力陷入危机,目前也亟待增资。其中吉祥人寿年内已发布三次增资扩股计划,但目前均未获得银保监会批准。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未获监管批准的还有诚泰保险、复星联合健康、安达保险等。其中诚泰保险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设于云南的全国性保险公司,因业绩不佳,曾令3家初始股东先后清仓撤股,如今引入紫光集团为第一股东,预计紫光集团出资入股金额为28.8亿元。与此相比,中法人寿却签署的是借款协议关联交易,由于偿付能力严重不足,自2017年以来,中法人寿已向股东借款18次,其中2018年9次向大股东鸿商集团借款,两年累计借款近2亿元。

“虽然今年保险行业增资扩股的规模与2016、2017年相比较大,但从长期来看仍在正常发展范围之内。”对于2018年保险行业增资发债的变化,粟芳认为,险企增资扩股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正常方式之一,公司每年都在不断扩展保费规模,偿付能力可能面临考验,所以险企只有不断注入资本金才能保证企业后续的发展。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实习记者 李皓洁/文 宋媛媛/漫画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