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三大文化带联动共赢启示录

出处:特刊 作者:记者 王嘉敏 武媛媛 胡晓钰 网编:王巍 2018-08-03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首次提出,统筹推动三大文化带建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现阶段三大文化带的建设、发展愈发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而如何才能推动三大文化带的发展尤其是产生联动效应,则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之一。

北京市旅游委原副主任、北京旅游学会会长安金明:

“四权分离”提升市场竞争力

“十三五”时期,北京将发挥京津冀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地缘优势,统筹推动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建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作为国家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具有长城、故宫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长城文化带为例,北京境内的长城已经成为万里长城的代表,是我国对外文化展示和交流的一块重要基地。在此背景下,组建北京长城管理委员会和北京长城旅游集团公司、实现“四权分离”监督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利于增强北京段各长城景区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净化北京长城旅游市场改变北京各长城品牌混乱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北京段长城经营开发与保护并举并重,有利于增加各长城所在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发挥北京郊区的自然优势,加快郊区山区脱贫致富,有利于推进长城文化带建设,有利于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进程,从而实现国家利益、地方利益与社会利益合理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

旅游行业资深专家王兴斌:

政民联手做活文化内涵

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代表着中国文化脉络和历史走向,蕴含着我国东西南北经济文化发展历程。三大文化带的保护建设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形成了北京旅游的大架构、新品牌。文化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三大文化带需要通过物质或非物质手段,充分展示各文化带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三大文化带而言,所涉及的历史文物只是文化载体,将文化内涵做活,融入京津冀地区人民的生活中,才是三大文化带之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课题。而想要完成这个课题,首先需要京津冀三地文化旅游界合作;其次需要文化文物、文化旅游、艺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界人士的共同帮助,合力形成以三大文化带为纽带,以北京为主体的非政府性质文化联盟,系统整理相关历史文化著作,充分挖掘三大文化带历史内涵,借此展现给更多中外游客。北京想要深耕三条文化带,除政府层面的倡导和引导,大力组织民间力量,多方联合、共促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

文化传承与经济建设相融合

虽然所处的区域位置不同,但三个文化带实则是以北京为节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发展而来的,因此,三个文化带的发展规划并非仅限定在各自的区域内,而是要深入到整体历史的挖掘、遗址遗迹的留存,以及对传承精神的发扬上。事实上,文化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一条经济带,而三条文化带内文脉的传承也需要文化产业来保护,并通过这样的保护使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得以综合利用。但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协调好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给文化发展带来破坏,要避免出现三个文化带内遗产资源整体保护、开发、利用不足,历史内涵理解不到位等问题,与此同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把文化融入进去,协同合作,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教授陈喜波:

强化产业内部关联性

三个文化带协同发展的前提是明确相互之间的内在文化联系。例如,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文化带的形成与运河文化带关系密切,因为大量人文景观建设的物资都需要借助运河的运输,才能开始后期的建设与加工,有了这样一条历史脉络的串联,便能打通不同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文化产业与文旅项目的落地上。此外,相较于其他两个文化带,运河文化带在文物遗迹的保存上有所欠缺,使得很多文化内容的传承失去了载体,但是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文化带却能在历史脉络的支撑下有所补充,并在产业发展层面有所体现,以此为基础,无论是旅游观光消费文创产品,还是建设电影小镇、演艺小镇、音乐小镇等实景娱乐项目,才能有开发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刺激消费潜力的增长。

中国生态旅游协会副会长、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谭杰:

“源文化”与派生文化相辅相成

运河文化带和长城文化带都是基于国家战略需求,是首都物流需要,这三条文化带本质上都有联系,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其实是一条线,南北交错,有很多重合之处。大运河也有一部分水是永定河供给的。但文化带本质上又有区别,长城和大运河都是人造工程,一个1000多年一个2000多年。永定河是自然的,是母体、本源性的。它们之间有密切文化联系同时又有根本的不同,是母体和派生的关系,相辅相成。

与南方的人文环境相比,北方的发展理念还相对滞后。我们现在还是重地产、重工业,轻审美、轻娱乐。三条文化带应该树立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发展上应该有三方面的助力——学者研究,企业家转化和政府的设计相结合。在改变生硬业态上,政府首先要软,政府不软其他无从谈起,思路要转变,要走上以文兴市的路线。发展中还要注重生态体系建设,为绿色提供背书,文创产品开发档次要高,有文化体现。眼下的开发还是只偏重旅游方面,这是大的误区。整体按旅游推广没错,打造田园综合体,但是细节和内核还应将文化作为重点。

北京设计学会副秘书长、“琉璃重生计划”项目负责人邱冀重:

打破空间限制借力重生

三大文化带各具特色。就运河文化带来说,通州是行政副中心定位,文化带中倾向于服务作用,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长城文化带是新的产业基础,更为重视科技型文化。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则以人文为主。从环境来看,西边的水质最好,最为宜居,应发展休闲养生的文旅产业。让生产型经济转变为康养性。从打造文创产业园的环境来看,在北京三、四环建立产业园,招商很容易。但要想在西部山区一带做产业园,需要做到“小而精”,利用古村落资源打造出特色来。

文化带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地区联动借力。例如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琉璃文化的开发上就体现了这点。从古代的产业机制来看,琉璃渠村当年是给故宫烧制琉璃瓦的,包括墙面、九龙壁等,据说故宫的瓦一两银子一块,整个村子当时很富裕。当下要让琉璃文化重生,需要和故宫密切合作。故宫需要原汁原味的琉璃文化,琉璃渠村烧造工艺的“皇家规制”应该在当下复生,为故宫所用。而琉璃渠村借助故宫的平台,能解决一部分文创产品的销售问题,也有助于琉璃文化的传播。

北京商报记者 王嘉敏 武媛媛 胡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