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卢扬 邓杏子)《解忧杂货店》、《岛上书店》、《我们仨》等图书畅销各大书店、电商平台的同时,每年还有不少图书摆在货架上无人问津。北京开卷信息有限公司近日公布的国内首个滞销书数据报告让这些滞销书步入了大众视野。
根据开卷监测系统统计,从2014年1月-2017年10月,综合实体店、网店及零售三个渠道数据,年销售数量小于10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45.19%,年销售数量小于5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34.5%。
这些滞销书中,占总品种数量最多的包括世界各国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历史、哲学等综合类图书。即便是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也难以幸免。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四年间年销售小于10本的图书中,占总品种数量最多的前三名为综合类图书、语言类图书和文艺类图书。
究其原因,滞销书的出现有出版社在选题、营销方面缺乏预判等多方面的原因。而滞销书所带来的库存压力、产能浪费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开卷监测系统统计,2016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年末库存65.75亿册(张、份、盒)。这些年销量不足10本的图书,成为每年价值千亿码洋的出版业库存的主要部分。
对待滞销书,根据当前的市场规则,或是降价处理,或是报废处理。但值得一提的是,被定义为滞销书后,并不意味着再也无法重见天日。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热门文学奖项也能带动不少滞销书的销量,此外,从业者表示,学校学习或者机关团购也会改变滞销书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