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邓杏子)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日前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近年来,“文化消费”的范围已逐渐从音乐、戏剧、绘画等文艺领域,扩展到了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时尚、运动、影视、动漫等生活领域,相关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这一现象背后的推动者,则是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物质的日益富裕,转而开始追求内在层面的富有的中国新中产群体。公开数据显示,现阶段中国的新中产群体约有3.2亿人,2022年更将达到4.8亿人。驱动“文化消费”不断增长的要素,正是这种蕴藏在新中产群体中内在的精神渴望。
驱动“文化消费”的根本动因在于生活者想藉此发挥自己的兴趣或特长,进一步追求自我,并通过接触“文化”来拓展“感性与知性的质”,继而得“余”(精神上的宽裕),这一心理需求则可以用一个造词“余乐”表现出来。比起以往消费追求的“高效”、“省力”、“大众”这样的整体倾向,“余乐”更强调的是通过重视“徒劳”、“费力”和“自己”来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