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财经 > 基金

L型经济下的“新周期”

出处:基金周刊 作者: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17-08-10

“新周期不是经济的U型反转,而是L型下的供给出清。”在同业去杠杆逐步向稳定发展,去杠杆预期充分计入利率市场价格,悲观情绪开始触底反弹的背景下,由新周期的引领的风险偏好回归正在向纵深发展。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7月出口、土地购置、发电、制造业投资延续改善,企业盈利向好,CPI仍低,三季度经济数据或继续超预期,周期性指标的复苏,与去产能思路一脉相承。

近期,人民日报发表“去产能、勿犹豫”的新声,唱多未来去产能给企业利润带来的红利。对于过去所属产能过剩的行业来说,拥有改革、重组、整合预期的体系内的上市过剩产能行业企业将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与此同时,相关企业的转债价格也会受益于上述公司基本面的改善。

新周期下可转债配置价值凸显

转债的发行方一般都是A股的上市公司。而由于可转债发行主体往往属于资产较为雄厚价值股公司,且以周期类行业偏多,故在供给侧改革继续发力的状态下,周期热度会带动可转债价格走高。

可转债投资因其股债双性的特征,有债权属性带来的安全垫以及股权属性带来的权益收入特征,非常适合波动性较大,主题明确,风险缓释、宏观环境改善的市场背景下的资产配置。

过去3个月的周期行情就应征了这一点。中证转债指数过去5、20、60个交易日分别录得1.77%,6.20%和12.97%的涨幅。

而把握转债行情,可利用转债基金进行配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长信可转债A/C近半年收益率分别为10.40%、10.17%,排名分别居同类436只基金第4名、第6名。

债市预期开始由悲观纠偏

以新周期为代表的供给过剩行业开始恢复正常,意味着经济复苏不仅是看得到的GDP的走稳,更是整体经济环境去风险之后,风险偏好情绪回归正常。

上半年,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叠加国内同业去杠杆的双重作用,市场利率上升,债市经历了一波不小的跌幅。如今美元指数已经作出较为明显头部,资本外流压力得到重视,加上央行“削峰填谷”规整流动性预期,未来债市的风险事件或许会相对偏少。

中长期利率是资本回报的市场价格,其与经济的名义增长相吻合。历史上每次利率走势偏离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最终都会回归。债市悲观情绪在前半年已经过度宣泄,如今市场利率水平相对经济水平已经偏高,在经济L型背景下,利率料将纠偏下行。

未来中国经济在结构性调整延续的背景下,将会延续保质量的“L”型,而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经偏离了经济增长的基本面,而利率的纠偏回归,将会是债券配置价值的另一重保障。

                                                                              北京商报记者 苏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