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产经 > IT互联网

O2O争夺重点是消费者管理

出处:IT互联网周刊 作者:记者 张绪旺 网编:张兰 2017-06-11

打车?外卖?支付?还是……没有补贴,O2O似乎偃旗息鼓很久了。但微信支付宝的争夺似乎从未停止,越来越多的O2O代理商也获得了创业机遇,在智慧店铺运营商掌贝创始人兼CEO宿凯看来,O2O的争夺将转移到线下流量的运营层面,对于6000多万家商户来说,竞争核心就是消费者管理系统的升级,这也是O2O服务商的聚焦所在。

2012年开始,以二维码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开始巨头厮杀,各个领域的O2O概念进而火爆。以微信、支付宝代理商身份出现的掌贝开始创业,顺势推出二维码支付业务,随后升级的软硬件融合的智能POS机,上可以接入包括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多个平台的支付交易,下可以与商家建立紧密的联系。

五年后,O2O迎来考验,新零售屡被提及。在宿凯看来,O2O服务商的角色要转变更要深化。掌贝正式对外宣布进行全面战略升级,推出MarTech(营销技术)战略,将智慧店铺升级到2.0时代,着重发展店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营销业务。

具体来说,掌贝通过搭建软硬件一体化系统,为普通商家打造智慧店铺。整个系统以POS机、拉客手环、智能小二等硬件设备为入口,通过“智慧平台”和“运营服务”,形成完整的智慧店铺管理系统。

升级的原因有多方面。大环境层面,宿凯认为,未来没有被互联网化的空间才有流量,中国会出现线下的新流量BAT。但“多数争夺这一风口的服务商只有‘商品管理系统’,没有‘消费者管理系统’,掌贝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

互联网流量已经太贵,单纯依赖流水返利或者优惠营销,已经吸引不了传统店铺的眼光。一家店铺盈利能力的关键是对消费者关系的经营,这如同腾讯对游戏用户的研究。但传统的店铺没有建立客户数据平台,无法收集消费群体的大数据,所谓的精准化营销、千人千面在缺乏数据的前提下,根本无法实现。

掌贝智慧店铺通过门店应用提供融合支付,可以帮助商户实现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式全业务服务。顾客数据得以沉淀为消费者大数据,为店铺营销、新品推广等提供精准的服务。利用人工智能对服务大数据的分析,未来掌贝还可以提供店铺选址、新品设计等增值服务。

而过往对流量导入颇有心得的巨头,也看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重新定位。“我们内部不说赋能,说助力。”蚂蚁金服近年来多次对外传递出谦卑的态度。

在战略上,蚂蚁金服以支付为入口,全面开放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能力,开店、获客、营销、会员等运营能力,以及最为核心的信用、理财、融资等金融能力。而在战术上,蚂蚁金服通过看似“撤退”的方式,全面开放。比如在服务商户层面,把自己的BD团队从一线撤回,作为支撑力量,助力1.6万家服务商,去对接千万级别的中小微商户。

掌贝恰恰作为“O2O的毛细血管”,承担了具体的桥接工作。因此,依靠卖硬件太没有想像力,掌贝要做的是为商户提供平台和服务,打造店铺SaaS系统。

宿凯介绍,掌贝硬件收入只占全部收入的不到10%,90%的收入均来自软件及服务。掌贝通过打造消费者客理系统,帮助商户实现消费服务者的全业务互联网化服务,打造了商户连接顾客的数据入口和营销入口。目前已经有十几万家商户接入了掌贝的消费者数据管理平台,掌贝的目标是未来有700万家商户接入到这一系统中来。

北京商报记者 张绪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