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首都文化消费

朱守道:书法是赋予精神内涵的文化书写

出处:中国书画周刊 作者:隋永刚 网编: 2014-12-10


《周恩来总理诗一首》


《白练春江呈异彩 鸿翔碧落见文心》


《宋·张道洽诗》

朱守道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五届、六届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第九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名人名家书画报》总编辑。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英才》、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和专业报刊介绍其书法艺术。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文化,是人的脊梁。书法家的文化信念,首先要热爱艺术,忠诚艺术,对书法艺术怀有景仰之情。朱守道以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理论学养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书法无论是丈幅巨制,还是盈尺小品,皆摆脱陈陈相因的旧习气,从笔墨到构图,再到内容,皆有感而作,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的人文情怀。

朱守道的书法,充分表达着想要挣脱传统的心情,怀着一种与天地相通的气概。他把传统的风格与现代的意识结合起来,从而创新属于自己的形式。他认为,书法绝不是单纯地写字,同时也是富有精神内涵和深厚浓烈的文化传统。为此,他始终保持一种质朴的艺术品德、纯真的艺术心灵、丰富的艺术想象来从事他的艺术创作。

书法艺术是高尚的精神活动。一幅书法作品中包含着动与静、刚与柔、舒与敛、虚与实等阴阳对立的统一。朱守道的书法创作带有质朴格调与从容风度,这源于他多方面出色的文化修养和高超的书法创作能力。多年来,他每天沉潜于古代名碑法帖及文化古籍的研究之中。在他看来,书法应通过用笔、结体、章法以及诗歌、文章、警句的内容,寄托书者的情感与思想。因为对书法有着独立、深刻的见解,朱守道从不随波逐流,也不跟别人的书法比高低。他认为,书法要心手达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到作品中去,使观赏者可透过书法作品看到书者的精神境界。

多年来,朱守道对书法艺术理解、对人品和书品的理解非常透彻,观点鲜明,受到了书法艺术圈内外人士的一致赞誉。艺无止境,他从未满足,更不敢放松对艺术的探索与追求,在他看来,书法艺术自在天然,而真正的境界是在自己的心中。他豁达、宽容、求实、忘我的品格以及厚积薄发的书法造诣,注定了他在今后书法艺术上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名家评谈

守道之书以楷行草体为主,经多年探索,已形成个人面貌。其一是结字方正、造型别致。将楷书之平正与草书之欹侧恰当融和,一望可知是守道之手笔。其二是点画厚重、墨色饱满。尤其对联作品更是字字漆黑、端庄凝重,似乎千钧之力亦难撼动。

观赏守道大字,立即想起清人伊秉绶之隶书,虽书体不同,但厚重之势一脉相承。守道与伊秉绶同为八闽人士,受本省前贤影响更为直接,更合情理。今日书坛以纤巧取胜成风,呼唤雄强宁非当务之急耶!守道以大笔纵情挥洒,快哉,壮哉,书法真意尽在其中矣。

——刘艺(中国书协原副主席)

朱守道书法作品中的点画、结体、章法无不出自传统,尤其可贵的是,他对传统有全面的把握,还有神与古会的运用。他的书法注重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将并不被常人关注的汉代简书、唐人写经、敦煌墓志、魏晋残纸等民间书法作为研究方向,熔铸百家,汲取其精华,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真正的个性,应该都是“大象无形”的,不应当以像谁为标准。“大象”往往被习俗所看不懂,但只有“大象”才是艺术的。朱守道先生的书法语言、书法形式、书法风格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

——胡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朱守道的书法熔古铸今,深得古人要旨,有着深邃的修养功夫。其用笔厚重,温润自然,线条丰满圆浑,中锋运送,看似柔绵实则刚强劲健,中规有矩而力透千钧。结体别开生面,字势形态似取法明清黄道周、倪元璐,妙造自然天真生动,起伏跌宕错落鲜活,打破平正媚俗理念,寻求势态的变化万千。他把每个独立的字都视为类似音乐的符号,在字势长短,左右揖让乃至构筑系列的矛盾关系中辨证思维,努力在字构中寻求一种特殊而又异于他人的对立统一。他将古老的法度融化为一种生命动态,将书法推崇至理想的绚烂之极。

——张坤山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