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税改可不是为了政府增收

出处:政经 作者:陶凤 网编:张兰 2015-12-16

土地财政不复,房地产税风声又起。中国社科院专家近日表示,当前财政政策正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土地出让收入不可避免大幅下降的趋势下, 地方财政应构建以居民住房资产为稳定税基的房地产税制,开征房地产税迎来契机,预计这笔收入将十分“可观”,达到1.6万亿元。

根据新一轮税改央地分成的基本思路,未来是将流转税,主要是增值税收入大幅上划中央;而直接税特别是房地产相关税收,将会下划为地方税。改革后,房地产税将逐步成为地方政府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和县(市)级主体税种,在接济地方财政方面势必也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2014年地方财政土地出让收入增速明显降低,从上年增长44.6%降低到3.3%。2015年土地出让收入变为负增长,前三季度增速为-34.7%,累计收入额为2万亿元,估计到年底增速降低到-30%左右,累计收入额减少到3万亿元以下。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率从2013年最高峰时的59.8%降低到30%左右。

年底算账,地方财政确实“压力山大”,但增收却不能简单挂钩增税。由缺钱引发的征税契机不仅不符合税改的初衷,从长远来看企业税负加重更有可能直接抑制地方经济增长动力。

两天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2016中国经济的四个“歼灭战”,即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其中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更是给出了系列“组合拳”,涉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减税降费首当其冲。

本轮财税体制改革强调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最终实现国民财富的公平合理分配,通过税收杠杆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经济结构调整。所有税种的目的都在调节消费行为、调节行业结构或者组成财政收入三者中间寻求综合效益的最大释放,偏颇于任何一方的税改都不能称为成功的税改。

反对房地产税的声音一直都在。此前,住建部及相关部门曾测算过房地产税对市场的影响,预计房地产实际价格跌幅在10%-15%,在此基础上则必须在交易环节适当减免税收,才能保证个人房屋价值基本维持现状。12月14日,在2016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针对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认为征收房地产税有利于社会公平的观点,地产大亨任志强再度“开炮”,他直指目前全部税收收入中和房地产相关税种合计占全部税收的12%,现有条件下征收房地产税就是抢劫。

作为本轮税改最受关注的大项之一,房地产税绝不能沦为填补地方财政 “窟窿”的工具,相反这项触及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的税改仍有很多法理问题需要厘清,在此后的房地产税立法过程中,甚至不排除倒逼政府做进一步的要素改革,毕竟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供给侧改革则无从谈起,而诸如任志强等人的质疑之声也不会停息。

陶凤

陶凤

北京商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