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金融科技频道

追踪 |年利率高达9855%!“花果园”强制放款 套路贷手段频出、骗局难防

出处:北京商报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1-04-21

违规贷款平台强制贷款行为仍在继续。4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追踪发现,多名受害用户向北京商报记者反馈称遭遇一款名为“花果园”的手机应用程序“套路”,在填写相关信息后被强制放款,贷款年利率高达9855%。除了造成资金损失外,用户信息也被大量泄漏,不少虚假客服人员也上线“营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被贷款”这一情况涉及非法放贷、信息泄露等多项风险,围绕这一情况衍生出来的其他骗局也令人防不胜防,用户更应提高警惕。

年贷款利率高达9855%

3月1日、2日,北京商报记者报道揭秘了部分“714高炮”平台强行放款、反催收黑产对受害用户虎视耽耽等相关信息,多位用户反馈称遇到同样问题。4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追踪发现,在各类投诉平台、论坛等公开渠道,关于用户遭遇强制放款的讨论仍然十分密集。

“在我通过网友提供的文件下载这一贷款软件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过后续会遇到这些问题,”王华(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据王华所述,4月17日,其在一个关于贷款口子交流的论坛中查找,想要找一个可以放款的借贷平台。随后,一名网友向王华发送了一个文件。

下载这一文件后,王华的手机上多了一款名为“花果园”的App。按照贷款流程,王华在“花果园”平台完成了实名注册,并进行了授权读取通讯录、填写银行卡以及身份证信息等相关操作。平台页面显示,王华获得了3000元借款额度。

(图为“花果园”App页面截图 由受访用户提供)

王华表示,在查看了额度后,其并未进行后续的借款申请,但没多久绑定的银行卡便收到一条到账1560.36元的提示短信。再次查看“花果园”App时,页面已经显示下款1560.36元,待还款金额为3000元,还款期限是5天,即4月21日。王华想要通过联系平台客服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页面便无法再显示。

根据王华提供的信息,“花果园”App还为用户提供“续期”服务,续期5天,用户需要缴纳的额外费用为1440元。综合来看,IRR(内部收益率)计算口径下,王华为这笔借款支付的年化利率高达9855%。若王华未能按照平台要求在5天内还款,借款利率将进一步堆积。

王华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其此前的贷款经历中,更常见的是“借款1000元,实际到账900元,14天内还款”,并未遇到过未申请贷款便直接发放这一情况。

另一名遭遇同样骗局的用户则进一步表示,“花果园”App的套路并不止于此,其在5天期限内还款后,发现平台显示的放款额度变成了5000元,因担心再次被强行贷款,该用户只能注销了与平台关联的银行卡。王华也与银行进行了沟通,得到的处理建议同样是注销银行卡。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看来,这类强制放款的操作涉及到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诸多违规情况,已经超过了金融行业常规贷款业务讨论的范畴,其本质上是由非正规金融机构主导的非法放贷。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亚指出,个人长期放贷属于非法金融行为,情节严重可能会涉嫌非法经营罪。倘若用户反馈信息属实,那么强制放贷、查看额度后立即下款等情形,也涉嫌侵犯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投诉信息成“有心人”的猎物

事实上,除了王华等用户反馈的“花果园”App外,这类套上新“马甲”后肆意收割用户变种高炮平台层出不穷。这些求助无门的用户,最终聚集在了各类投诉平台,却也成为了部分“有心人”的新猎物。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还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用户关于强制放款的投诉信息中,疑似出现了多条伪投诉信息,该类用户声称遭遇骗局,后通过联系客服解决了问题。在投诉信息最后,还以汉字的方式传递了所谓客服的QQ号,引导受骗用户联系客服解决。

通过这些信息,北京商报记者在腾讯QQ平台搜索添加了多个“客服”发现,该类联系人多名为“财务总监”“贷后管理”等,沟通流程相对谨慎,部分联系人会提示用户添加其他号码,或者要求用户先告知姓名、应还贷款等情况。截至发稿,北京商报记者尚未获得该类客服回复,“客服”信息是否属实仍有待进一步确认。

王华则向北京商报记者明确指出,这一通过投诉信息留下来的“客服”并非真实客服,其已经遭遇了这一骗局。王华称,在发现被强制贷款后,他在网络上搜索了解决办法,也关注到了这一情况,急迫想将借款退回的他与“客服”取得了联系,并将1560.36元汇入对方指定的账户,最终发现上当受骗。

此外,王华还提到,近期接到多个声称自己是“花果园”客服的电话,要求其将还款汇入指定账户,该类电话均是定位在境外的虚拟号码,“不还钱就曝通讯录”也是常用的威胁话术。“被曝通讯录后我很有可能失去现有的工作,只能如期还款后,注销银行卡并删除App。”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与王华存在同样心理的用户不在少数,因担心被曝通讯录引起更多不必要的麻烦,不少用户选择忍气吞声,希望能通过按期还款解决这一问题。

黄大智直言,该类违规平台运营的锚定点便在于读取了用户的通讯录,强制放款所涉及的金额并不高,用户往往不愿惹出其他麻烦,宁愿背负高额利息并还款。而围绕这一情况衍生出来的其他骗局令人防不胜防,也是抓住了用户的急切心理,对其进行二次收割。

此外,对于部分骗局依托投诉平台开展这一情况,北京商报记者也向黑猫投诉进行了反馈。黑猫投诉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平台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冒充真实消费者、诱导用户添加联系方式实施诈骗的情况,相关信息已经下线,投诉账号也已被永久封号。后续将进一步上报违法线索至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案件侦破,并提示用户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贷款软件实则为泄露信息“工具”

北京商报记者以“强制放款”为关键词在多个公开平台搜索发现,涉及到这一问题的“马甲”不胜枚举。该类平台多聚集于各类贷款口子渠道,以“不查征信”“放款率100%”吸引客户,实则是小作坊式运营的违规贷款行为。在相关贷款页面,也未明确展示贷款利率、放款机构等相关信息。

“花果园”App也是如此,据王华介绍,在注册、授权等环节,“花果园”未向其提供借贷合同等签约文件。北京商报记者在各应用商城搜索时,也未找到“花果园” App相关下载信息。针对用户反馈的这些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计划向“花果园”运营方进行进一步了解,但通过查询工商信息等多种方式,均未能发现平台运营方。

一名从事贷款类应用程序开发的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该类贷款软件实际上是收集用户信息的渠道,也不具备风控等基础功能,与正规机构的借款流程并不一致。该类应用程序也无法通过各大应用商城审核,只能通过扫码授权等方式进行安装。

前述工作人员还提到,用户填写信息后,相关数据便已经保存在后台,无需通过平台操作也可以再次向用户放款,用户数据的后续流向也无法保证。

李亚指出,强制贷款的整个流程,可能还涉及到信息泄露的诸多问题,主动致电冒充平台客服如何获得的用户信息有待深究。留下QQ号等骗局的操控人,若与平台无关,仅以非法骗取财产为目的,则涉嫌构成诈骗罪。

李亚表示,近年来关于互联网贷款的监管红线逐渐收紧,在利率、催收等方面要求日益明确。互联网贷款行业逐步规范,对于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强化。这一大背景下,非法平台仅能依托各类贷款渠道、网站等隐晦传播,频频更换马甲也是其表现之一。

对此,黄大智建议,有贷款需要的用户要尽量选择正规借款平台,要提高自身风险识别能力,对于这类无法在应用商城内上线的平台,注重保护自身的敏感信息。在借款过程中要保持警惕性,仔细查看签署的相关协议条款内容,对于“低息”“100%放款”字样进行宣传的平台,要做好防备,切勿因小失大。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廖蒙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