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史家胡同51号拿不走的记忆

出处: 作者: 网编:康秋炎 2015-12-01
 
  在洪晃心中,史家胡同51号的一砖一瓦都让她揪心。
 

  “幽深的胡同,埋藏着多少光阴的故事,又牵连着几代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多少丰厚的情感?对于洪晃而言,虽然史家胡同51号再也容不得她随意进入了,但是这座雅致的四合院仍然保留着她最重要的东西——谁也拿不走的记忆。”

  永远的“家”

  “只要有人提到‘家’这个字,我脑海里第一个画面便是史家胡同51号。” 洪晃说。

  史家胡同51号是一座典型的官邸式四合院,院子幽深的门楼里有两扇厚厚的红漆大门,这就是洪晃的“家”。1960年,章士钊举家搬进了史家胡同51号,一年之后,孙女洪晃出生,大红门里迎来了章家的第三代人。

  小时候的洪晃总是盼望着夏天的到来,因为四合院里有自然凉这么一说,每逢夏天,外婆都会将烧好的开水放在一个小铜壶里,摆在阴凉的卫生间窗台上,这便是洪晃夏天的饮料。直至今日,她仍旧无法忘记童年时期最爱的 “凉白开”。四合院最大的好处就是接地气,很多传统文化也只有在四合院里才能得以传承,中秋节便是其中之一。每逢中秋时节,洪晃一家人都会坐在院子里赏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母亲章含之还会邀约经济学家陈锡文、杜英等人一起来院中共赏一轮明月挂夜空的景象。庭院间,月色透过树枝散落在身上,任微微清风拂面,不禁发思古之幽情。洪晃还清楚地记得有好几年,家中种的昙花正值中秋一现,家里上上下下都开心地轮流和昙花合影……

  2011年,洪晃将史家胡同51号交还给了外交部,正式告别了这座陪伴章家三代人走过51载春秋的四合院。搬家的时候,洪晃并没有通知亲戚朋友,她说她不想过于的情感化,不喜欢哭哭啼啼的场景,更不喜欢让陌生人看见自己悲伤。因为她害怕亲人和朋友在场,她会扛不住。在打包装车准备离开的最后时刻,洪晃偷偷地拣了一个石榴,一个梨,还有一串海棠,装在盒子里带回家,标上了“51号”。

  没有空调、暖气,高高的屋檐不仅能够挡住夏天刺眼的阳光,还能让冬日午后的阳光将屋子晒得暖烘烘,这种四合院里自然的舒服一直让洪晃回味,这样简单的幸福在现今高耸的楼房,甚至是新建的四合院里已难觅踪影。随着北京胡同的日渐消失,洪晃扼腕叹息。她说这无关于个人情感,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承问题。

  “胡同性格”

  出生名门的洪晃本应成为大家闺秀的典范,可她却笑称,“谁说我是大家闺秀?骂我呢吧!”言谈举止大胆,让洪晃获得了“名门痞女”的称呼。也许正是她的这份真实与率性让她得到公众的认可,并能够成为公众人物。洪晃说,这是北京、是胡同给予她的特质。

  作为一个从小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洪晃的生活,因为居住形式是塑造性格的重要因素。“北京出租车司机是有名的能侃,这和胡同有很大关系。夏天乘凉,一人一个小板凳坐在胡同里面,总有一个会讲故事逗大家乐的,谁想到这人将来会去开出租哪!” 洪晃的回答带着老北京人一贯的调侃与幽默。

  洪晃的现任男友杨晓平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胡同串子,平时喜欢啃猪蹄再酌几杯小酒。在洪晃眼中,杨晓平就是一个特北京大爷的人,和她一样简单、实在。在一篇名为《爱上洪晃,幸福杂乱无章》的文章中,杨晓平这样写道:我这个人很简单,我不会觉得这个人比我有钱,她的地位比我高,我就攀高什么的。我读书少,没有心理障碍,在我看来,你就是一个女人,我就是一个男人,有什么高低之分呢?你也吃两碗干饭,我也吃两碗干饭,不就是一个钱的问题吗?没什么了不起的。在搬离史家胡同51号的时候,洪晃惟一的损失就是母亲章含之留下的几瓶上好的茅台,在这之前,杨晓平一直将其保存完好,但是由于搬家那天他出差了,不识货的洪晃把酒都送给了帮她搬家的同事。后来两个人想想,这样反而更好。

  2007年,洪晃的新书《无目的的美好生活》正式出版。她在书中提到:“生活的乐趣都在过程里面,而目的只是长长的过程之后的一秒钟。”如今,身兼数职的洪晃最大的乐趣不是如何更好地发展事业,而是在家带孩子。洪晃与男友杨晓平领养的女儿叫平平,在女儿面前,我们看到的不是那个有点“毒舌”的洪晃,而是一个内心柔软的母亲。

  如今,走过五十岁交叉口的洪晃,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走的路,按自己的个性,继续过无目的的美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