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经频道

透过GDP“万亿俱乐部”读懂城市群经济,谁是中国下一个明星城市群?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方彬楠,陆珊珊 网编:方彬楠 2023-02-03

壹图网/图

GDP“万亿俱乐部”背后,是其所在城市群间的产业协同与通力合作。近日,各省市区2022年GDP数据发布,全国24个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也随之出炉。专家分析认为,GDP万亿俱乐部成员的发展,并非一市之功,而是与其背后的城市群内部协作密切相关,一座城市在当下已经不可能独立发展。

没有一座城市能孤立发展

目前24个GDP万亿之城,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佛山、福州、泉州、南通、合肥、西安、济南、东莞。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最近几年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大多为一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如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在2006年率先突破GDP万亿关口后,群内的南京、无锡、宁波、南通、合肥相继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20年跨入万亿俱乐部;珠三角城市群的广州、深圳在2010年、2011年实现GDP破万亿元后,佛山和东莞在2019年和2021年也突破万亿大关。

如果这些内部城市较多的大城市群内城市的变动不足以说明问题,成渝地区双子星先后突破GDP万亿元大关,则更能佐证城市群内部的互相带动。重庆GDP在2011年GDP破万亿元后,成都紧跟其后,在2014年踏入GDP“万亿俱乐部”。

不难看出,城市群内部的领头羊带动作用尤为明显,同时周边城市对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大。

“一座城市如果独立或孤立发展已经无法生存。”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直言,中国经济经历了经济区域的板块式发展到以核心极点城市的城市群发展的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城市群内相互联动发展,形成相应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利益链、生态链的“链式发展”态势,既发挥了城市极点作用,又增强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黏性,真正起到带动作用,反过来又起到了“互惠互补”作用,各个城市之间的节点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城市群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协作性,群内的大中小城市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可以使得各种产业发展实现合理分工,比城市单独发展更具优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其次,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具有引领和带动性,可以使城市群内经济发展有序有度,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最后,GDP万亿级城市具有辐射作用或反哺作用,中心城市发展壮大后会产生溢出效应,实际上是对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反哺,将中心城市的资源、产业向其他城市转移,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在城市群内部的协作过程中,非中心城市发展起来后也跟随中心城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合肥依靠本土科技企业科大讯飞和外来科技企业京东方的入驻,近年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与产出都在逐年上升。

新兴城市群蓄势

谁将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城市群后的新兴城市群?宋向清强调了成渝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内两座领头城市GDP已突破万亿元大关,群内城市科技研发能力强,产业链、供应链的构建也比较完整。《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也明确将成渝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宋向清解释道,“而中原城市群,区位和交通优势都比较突出,作为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市场潜力和消费活力比较大,在产业链中整体处于较上游位置,再加上诸多国家战略的叠加,中原城市群未来发展的活力和张力更加被看好。”

宋向清提到的中原城市群,是指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内城市群体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进程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群。

根据国务院2016年12月28日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其中共包括5省内30座地级市,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2017年,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便达到67778.12亿元,总人口16353.17万人。

洪涛则强调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这个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叠加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在城市群角逐中格外抢眼。

另外,北京商报记者梳理24个GDP突破万亿的城市分布发现,除了4个直辖市外,广东省有4个城市,江苏省有4个城市,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各有2个城市,其余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安徽省和陕西省各有1个。整体来看,GDP突破万亿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在内陆则偏少。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群主要集中在南部、东部的不平衡布局,政府应引导重点发展北部、西部城市群建设。”洪涛建议,可以充分发挥西安、重庆极点城市的作用,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以及以重庆-成都“双城”为中心的城市群。同时,要填补东北“万亿之城”的空白,可以采取远程对流集散型城市群建设的方式,充分发挥沈阳城市中心的作用,采取与上海、北京等极点城市远程对流的方式,提高其城市化水平及其规模,增强其沈阳对本溪、抚顺、辽阳、鞍山、铁岭、新民等中小城市群带动作用。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