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险频道

设专营机构、拟给予补贴支持,多地加码科技保险创新!保险业如何再发力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陈婷婷 胡永新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2-11-17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关保险也需跟上步伐,保障到位。11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日,深圳市再次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措施征求意见,在强化科技保险保障作用方面,更是拟定祭出专项资金支持、给予补贴等措施。记者梳理发现,大力推动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正成为一大趋势,包括陕西省、北京市、安徽省、福建省等地在近一年以来频出举措,强化保险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图片来源:壹图网

业内人士指出,科技风险具有复杂度高、不确定性强、识别难度大等特点,而科技保险能成为化解风险不可或缺的手段。不过,如何通过科技保险的支持,让科技创新创业能够持续,无后顾之忧,是政府和保险机构的长期命题。

多地力促科技保险再“扎根”

科技保险作为保险业的一支新兴队伍,正在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多地纷纷明确保险公司要完善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开发专属产品,强化风险保障。

从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的《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来看,其中提到研究将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纳入深圳市科技研发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还提出实施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补贴,对于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新发放的贷款,对保险公司按照实际承保贷款金额给予1%业务奖励。

除了拟定“真金白银”的鼓励措施,整体来看,安徽省、北京市、福建省等地相继推动保险公司加快布局科技保险专营机构或专营分支机构,旨在实现服务前移、专营优做。比如今年9月,北京五部门发文,支持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科技保险专营机构,为企业提供特色服务。

俗话说粮草未动兵马先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大力发展科技保险离不开一纸规划。当前,

包括福建省、陕西省在内的多地明确,保险机构、保险分支机构要制定支持科技创新的规划。今年4月,福建银保监局印发《福建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到,鼓励辖区有条件的法人保险机构围绕福建创新型省份建设,将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纳入公司发展战略。

保险机构支持科技创新最终还要靠产品、服务齐发力。在产品创新保障方面,安徽省鼓励研发报备符合安徽科技创新需求的地方特色保险产品,重点覆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等领域创新风险。在提升保险服务能力方面,北京银保监局印发专项通知,鼓励保险公司持续开展专利类、商标类执行保险及被侵权损失保险等业务,探索研发境外知识产权保险产品,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助力科创企业“走出去”。

与此同时,顶层设计也在为科技保险的发展释放新信号。2021年11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要求保险机构强化科技保险保障作用及强化科技保险服务。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副会长王玉祥看来,这进一步为保险业服务科技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上踏出方面坚实一步。

科技保险结出发展“硕果”

随着科技保险的扶持引导力度持续加大,近年来,保险业不断提升科技保险的保障能力,为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创新过程中的风险。

今年9月3日,中国人保副总裁肖建友在2022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在推动科技保险发展方面,中国人保不断扩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险种覆盖范围,在14个省发展知识产权保险。针对我国芯片行业这一“卡脖子”重点,牵头组建“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

今年6月,全国首单稀贵金属新材料专利保险开保。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承保了国内首单针对稀贵金属新材料专利的保险,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保险+服务”模式,对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面对侵权行为时更有动力和底气。

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末,太平财险已助力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融资,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1353.77万元。太平财险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等新型险种。

“在科技的开发创新与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风险的发生,涉及生产、研发、人员、贸易链、信用链等多个方面,按照时序将科技风险划分为科技研发风险、成果转化风险和市场风险。”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谢远涛看来,科技保险有效地分散了研发项目的科技风险,提高了科技研发各方主体对于科技研发的积极性,同时降低了科技研发项目因科技风险而失败的可能,提高了科技研发的效率,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科学发展。

针对面临的不同风险类型,科技保险产品供给日趋多样化。目前,市面上的科技保险主险产品主要分为国家对科技产业补贴的保险产品,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等。有针对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及相关人员的传统保险产品如高新科技企业财产综合保险、科研人员意外保险等,也有针对高科技技术、产品使用的责任保险,针对知识产权的保险产品,还有针对科研费用损失的保险产品等。

随着保险业在科技保险市场探索不断深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17-2020年的四年间,科技保险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风险保障超1.79万亿元,累计支付赔款超22.63亿元。科技保险赔款呈逐年增多趋势,年均增长达38.42%。

短板犹存,还需险企等多方共同“修补”

科技保险发展虽逐渐起势,但仍暴露出一些短板,有待保险机构等多方共同应对。

“科技保险具有集成性、弱可保性、正外部性以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这决定了当前阶段推进中会遇到各种阻力。”谢远涛表示,科技保险的投保覆盖率严重不足,保险公司无法满足科技企业通过购买科技保险以求稳定经营的核心诉求,潜在需求不能转化为现实有效的需求。此外,科技保险外部性太强,我国现阶段的“投保-理赔”模式使得社会效用并未被保险公司所占有,风险-收益状态倾斜导致科技保险市场供给不足。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同样表示,当前科技保险相关产品与服务体系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增加供给,引导保险行业发展科技保险产品。

科技风险的识别,对于保险机构也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一方面需要政策的支持,更多的企业加入,形成大数规模,另一方面保险机构要加大科技专业人才建设,通过创新技术对科技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定价,推出符合科创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最终让科技保险可以可持续地商业化。

那么,为进一步发挥科技保险的保障等作用,下一步保险业从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完善专业机构体系等诸多方面如何再进一步?谢远涛表示,要完善产品、探索灵活的保费支付机制,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支持保险公司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加大政府支撑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支持与管理机制。

完善产品体系、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等成为解题“密钥”的同时,优化保险产品供给、进一步增强宣传推广力度也应提上日程。今年3月,王玉祥撰文指出,在保险产品创新上,建议科技企业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配合提供相关经营数据,以便保险公司不断丰富统计样本和风险数据,实现对科技保险产品的科学准确定价。

在积极开展科技保险的宣传推广方面,为更好推广科技保险,王玉祥表示,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科技企业等相关主体应就科技保险的相关问题及时开展沟通,如深圳市科技局联合市银保监局,与试点保险公司建立科技保险联动工作机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需求开展针对性推广。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