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稳增长总动员| 适度超前的“数字+基建”怎么建?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陆珊珊 网编:陶凤 2022-05-27

5月26日,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2数博会”)启动线上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在会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坚持适度超前建设,以建带用、以用促建,全面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布局。

数字基础设施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建设。它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为人类未来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平台和保障。“基础设施先行,数字基础设施坚持‘适度超前’的建设,为今后整个数字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分析道。

官网截图

 

数字赋能基础设施建设,5G、千兆网成绩亮眼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肖亚庆在2022数博会上表示,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协同推进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融合应用和治理体系建设,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从技术层面看,当前数字基础设施主要涉及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基于上述数字技术而形成的各类数字平台。购物、娱乐、出行、政务等各类数字平台,是数字商业、产业数字化、数字政务的基础设施。此外,传统物理基础设施,经过数字化改造,正在形成融合基础设施。3D打印、智能机器人、AR眼镜、自动驾驶等新型应用科技,则将把数字基础设施延伸到整个物理世界。一个全新的技术图景正在构建之中。

具体来说,数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对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两部分。

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5G和千兆光网建设成绩亮眼。据肖亚庆在会上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1年产业规模突破了1.3万亿元,大数据产业链初步形成;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宽带网络,千兆光网具备覆盖3.2亿户家庭能力,建成5G基站超过160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4.1亿户;大数据应用从互联网、金融、电信等领域逐步向智能制造、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领域拓展。

今日同样参加2022数博会的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会上表示,将全力构建“双千兆”网络,力争年底前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110万个,实现千兆宽带覆盖达2.2亿户,加快6G、下一代光通信等前沿技术攻坚。

在对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方面,当下各行各业几乎都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交通领域为例,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目前部分城市如西安已经完成了红绿灯数字化改造,实现信号灯‘可调、可控、可看’,按照实际的车流来调整红绿灯变红灯的时间,从而优化交通流量,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软件里的‘红绿灯倒计时’功能就是数字化改造后便民的体现”。

对于肖亚庆在会上提出的坚持“适度超前”建设,林伯强解释道,“所谓基础设施要先行,没有基础设施,其他延长的产业链就很难做好,数字基础设施也是同样的道理。坚持‘适度超前’建设,是为整个数字相关产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扩大有效投资需财政助力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实现10%的目标,需要各行业主体一齐发力。

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看来,“数字+基建”的主体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政府、数字科技主体、实体经济主体、社会治理体系(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媒体、消费者)等,这是由数字经济的特点所决定的,数字经济背景下,必然是‘链投资’而不是传统的‘点投资’,而‘链投资’必然是多个投资主体,也是社会多方面形成立体、交叉的体系建设,否则,就没有数字经济效益”。

如何吸引各行业主体参与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主要仍靠政府发力,“以数字能源建设为例,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林伯强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道,首先,是以常规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来吸引各行业主体加入,尤其是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回报不高甚至是可能存在亏损的行业,如为实现‘双碳’而对稽核发电的火电厂进行灵活化改造时,调峰后的火电厂发电量远低于改造之前,其营收也会大打折扣。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土地使用优惠来吸引主体加入。最后,尝试对数字化改造后可能存在亏钱的行业进行商业化改革,如电厂通过错峰用电提高营收。

“只有加强投资回报,企业才有动力去进行数字化改造。”林伯强强调。

洪涛认为,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和经济的快速恢复,如利用各种数字技术开展无接触交易、无接触配送、无接触支付、无接触服务,恢复各种经济活动。对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转变,洪涛还表示,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陆珊珊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