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花呗上征信,该警惕的是过度借贷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汤艺甜 网编:王巍 2021-09-22

9月22日,蚂蚁花呗团队公告了接入征信工作的最新进展。公告显示,在央行征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花呗正逐步推进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工作。

“征信”二字一出,网友立刻炸开了锅,有人担心花呗上报征信可能影响银行放贷,更有人晒出关闭界面,唯恐避之不及。

质疑声此起彼伏,花呗给出解释,通常情况下,正常使用花呗,保持良好的使用、还款习惯,获得的金融服务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导致贷款困难。

简而言之,纳入征信本身并无好坏一说,全看个人的消费和借贷习惯是好是坏了。

沸腾在意料之中,怀疑更在情理之下。较之信用卡复杂的开通要求,花呗只需支付宝实名认证,无关收入、职业等诸多社会背景。尤其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花呗的低门槛为其打开了通往物欲的大门。

超5亿人。去年底,花呗和借呗公布了年活用户数,其中,年轻人是主力,全国近1.7亿“90后”中6500万人开通了花呗。与数量一同增长的,还有额度的不断提升、场景的多维覆盖。

从千元到数万元,从分期到延期,从购物到医疗,在花呗不断扩张的边界下,超前消费的理念走入千家万户。

客群宽泛、业务多元、门槛低、规模大,站在监管的角度,以花呗为首的互联网消费贷被纳入征信体系是大势所趋。

借钱始终是件严肃的事儿。授信额度关乎个人资质,逾期状况关乎信用水平,负债情况则代表还款能力,而咨询可能意味着资金需求。

在花呗之前,微粒贷、京东白条都已在征信名单上了。仅以平台信用数据为评估标准,互联网小贷们在便宜消费的同时,也打开了风险的豁口。在花呗背后,可能是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杠杆。

背靠互联网大树的流量,另一头则关联银行,互联网小贷们的崛起契合了当下的消费新趋势,切入到传统银行覆盖不到的消费贷款需求。

但无论是获客标准,还是风控能力,亦或是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机构们尚在野蛮的环境中恣意生长,资产证券化的运营模式下,暴雷风险也不容小觑。P2P的一夜凋零就是风险实证。

互联网金融对日常消费的深度渗透,亟待完整、正规的征信体系作为支撑。将更多用户的借贷信息纳入征信,一方面,是完善监管,尽可能缩小风险敞口。另一方面,也对过度超前消费做出善意的提醒。

物欲横流的当下,消费主义陷阱星罗棋布,商品被赋予了多重含义,但当野心超过了实力,超前消费就成了沉重的负担。

花呗纳入征信,重点不是你花了多少钱,而是你有没有能力按时还钱。纳入征信,重点不是花呗会不会影响你的房贷车贷,而是你自己会不会影响你的房贷车贷。

征信并非洪水猛兽,保证征信记录的质量,理性合理使用互联网信贷工具,是对更舒适美好生活有条件的提前满足。从这个意义看,这或许也是对全社会的一次信用教育、消费教育,无论年龄,无论贫富。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