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文创频道

国家网信办严厉打击非理智应援 谁让饭圈文化在畸形中迷失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郑蕊 网编:肖玮 2021-05-09

粉丝非理智追星一直饱受诟病,从饭圈控评、互踩、造话题、网络恐吓等乱象频频出现,到“私生饭”替明星值机、偷入明星入住酒店等事件的发生,再到近期的“牛奶事件”,饭圈文化已经在畸形中渐渐迷失,而这背后既与粉丝处事尚不成熟、部分后援会缺少约束与管理有关,同时也离不开一些利益方将此作为牟利的工具,导致不理智现象愈演愈烈。现阶段,非理智追星已受到多方的关注,不仅国家网信办明确严厉打击非理智应援,此前广电总局也曾多次发文,将坚决防止追星炒星、过度娱乐化等列为治理的重点,一系列整顿行动已相继展开,试图让迷失的饭圈重新找回理智。

(图片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截图)

监管部门出手整顿

针对近期饱受争议的粉丝非理智应援行为,国家网信办出手了。

根据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的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显示,“清朗·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专项行动涵盖其中,并将针对网上文化娱乐乱象问题,重点整治互联网盲目模仿、低俗恶搞、内容涉黄、浮夸出格等各类低俗化娱乐化炒作乱象,严厉打击各种以吸引眼球、追求流量为目的的违法违规和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原则的网络行为,严厉打击网站平台炒作违法失德人员、劣迹艺人行为。

与此同时,国家网信办指出,将规范明星及其背后机构、官方粉丝团的网上行为,严厉打击网络暴力,引发网络粉丝群体非理性发声、应援等的行为。整治网站平台热点排行乱象问题,规范平台管理规则,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近年来,粉丝非理智追星行为频频发生,为达目的控评、互踩互撕,买流量造话题打榜,非法集资,甚至是花钱购买明星个人隐私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等情况屡见不鲜。而在今年,“私生饭”私自给明星值机影响相关正常工作,再加上日前为应援明星的“牛奶事件”等事件的发生,更是引发较大争议。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国家网信办此次出手外,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们也纷纷提及整顿无底线追星,此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多次发文,制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做强做优的意见》等通知,明确提出坚决防止追星炒星、过度娱乐化、高价片酬、唯收听收视率等不良倾向。可见,遏制粉丝非理智追星已迫在眉睫。

黑产牟利致误导加剧

究竟追星是如何失去理智,逐渐迷失的?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既离不开粉丝自身对事物的判断缺少理性,也与相关方试图在粉丝追星的过程中牟利有关,再加上监管尚未完善,导致非理智行为愈演愈烈。

“追星的粉丝中,虽然包含多个年龄段的受众,但年轻粉丝占据不小的比例,而该类粉丝因生活经历与处事经验相对较少,行为处事难免出现不成熟的情况,导致容易被他人误导。”数字文创产业智库研究员李杰表示,目前部分牟利者,便是看到年轻粉丝会被误导选择不断拱火,让粉丝追星愈发失去理智,自身反而能借此获利。

在粉丝非理智追星上,如今已经形成一个灰色地带,潜藏着诸多黑色产业链,如明星个人隐私的贩卖,包括行程信息、机票酒店信息、身份证号、微信等在内,均被明码标价向粉丝进行销售,甚至还出现了发展下线、代理,以此进行牟利。

除此以外,不少粉丝为了给明星应援而在相关后援会或平台上集资,最终导致自身钱财受损。且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曾在去年年底发布发布风险提示称,“有的未成年人、青少年在网络平台借钱后,给明星打榜、集资、包场、送‘粉丝应援礼’,‘借贷追星’现象蔓延”。而有一组公开数据指出,在校学生互联网金融借贷案大部分是因粉丝应援等追星行为产生的,涉及直播打赏的案件94%以上都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金额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

多维引导回归理智

毋庸置疑,遏制粉丝非理智的追星行为已是当下的重点,多个监管部门的出手也证明了遏制不良之风势在必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表示,追星本来无可厚非,年轻人喜欢明星,但是没有底线就成了问题。现在“饭圈”的突出乱象主要表现就是一些组织群体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造成的结果是这些青少年在网上谩骂、互撕,包括人肉搜索、造谣攻击、不当消费,类似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充斥着金钱和戾气,造成了不良网络文化,也误导和侵蚀了青少年的三观,引起广大家长的忧心、痛心甚至痛恨。

将粉丝引导回理智追星,不只需要监管部门的整顿治理,也需要行业及相关公司、明星共同引导。李杰认为,关键的一点要让粉丝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理智的,如若粉丝未能转变自己的认识,一个灰色地带消失后,或许还会有其他的灰色地带出现,因此行业内,尤其是明星本人以及所处的公司,需要给粉丝传递正确的信息,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工作能更好进行选择操控粉丝的非理智追星行为,待形成正确的观念,同时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既帮助粉丝理智追星,行业也将变得更加清朗。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