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商业新闻中心 > 餐饮频道

海底捞推云聚餐 餐企迈出数字化第一步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郭诗卉 于桂桂 网编:赵述评 2021-02-03

就地过年,让餐饮企业得以发挥数字化能量。2月3日,海底捞对外公布“云嗨聚·联接受”异地云聚餐服务,为“就地过年”的消费者提供与亲朋好友云聚餐平台。云聚餐无疑会为海底捞增加到店就餐的人群,此外海底捞与众多餐饮企业也在尝试通过外卖业务积攒消费者。实际上,有“云”加持的餐饮企业已经在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上迈出了第一步,春节则成为集中检验数字化成效的关键时期。显然,餐饮企业想存活且壮大,势必要在数字化上有所建树。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于桂桂/摄

57家门店实现云聚餐

即便是相隔千里的亲朋好友,也能隔着屏幕一起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海底捞的“云嗨聚·联接受”异地云聚餐服务,在今年2月1日启动,海底捞火锅在全球超过40城市共57家门店参与。海底捞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周兆呈表示,海底捞在海内外门店的覆盖,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与家人朋友相聚的云平台。“这是一个从2月4日至3月31日持续的、开放的活动,消费者可以在海底捞包间享受除夕夜、小年夜以及元宵夜的定向活动。”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于桂桂/摄

将云端技术应用到餐饮行业逐渐成为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餐饮企业经历疫情的考验更是意识到云端技术的重要性。华为云作为本次海底捞的技术提供方,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华为云会议服务就是把会议模式放到云端,这能够给餐饮行业带来更多的想象。在未来,云会议的终端设备将会放到更多行业,包括医疗、安全等场景,其中云聚餐、自定义的广告投放,还可以放到餐饮门店外的互动屏,使其成为餐饮行业提升消费体验的解决方案。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参与海底捞“云嗨聚”活动的包间得到了消费者的回应,多座城市的海底捞包间已经被预订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底捞的云聚餐符合北京的防疫措施,为留京过年的外地务工人员提供年夜饭场所。提供与家人视频共享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春节期间海底捞线下到店消费。

自提业务延长门店半径

除了线下推出云聚餐服务之外,为备战春节,在做好各地防疫的前提下,海底捞在外卖方面增加运力和资源储备。海底捞方面介绍,大年三十、初一海底捞火锅正常营业的门店超过750家,为保证居家就餐,海底捞火锅全国有300余家门店开放自提,随着春节临近,后续会有更多门店陆续开通自提业务。在外卖业务方面,海底捞将提升外送网点密度、增加运力。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于桂桂/摄

周兆呈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就地过年”与往年有很大差别,首先消费情绪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外出就餐时对防疫要求和顾虑有所增加。此外,餐饮行业经过去年的考验,门店空间、员工服务、顾客互动都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最大的变化。另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食材供应、居家送餐等方面与以往相比会有更多要求,因此海底捞在居家就餐、外送方面做了相应的准备。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加入春节保供队伍,加大工作人员招聘力度,海底捞这种线下推服务、线上加码外卖力度的做法也能为更多餐饮企业提供参考。

据了解,海底捞外送业务分为自建站、挂靠店两种经营服务模式。截至2020年12月底,海底捞外送在北京市场新开15家自建站/挂靠店。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海底捞之外,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越来越多的餐企加大外卖、自提业务布局,强化春节的供应能力。

集中检验数字化成果

看似是消费者通过一个屏幕与家人远程连线,背后实则是餐饮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尝试和构想。

上述华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餐饮行业整体的数字化水平仍然不高,海底捞是国内餐饮行业为数不多的较早起步发力数字化的餐饮企业,并且具备较大的规模优势。去年的疫情真的让国内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行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在一位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看来,今年春节其实是对餐饮企业一年数字化升级成果的检验。在防疫常态化以及“在京过年”的背景下,兼顾堂食、防护、线上外卖成为餐饮企业眼下的重要课题,这也是过去一年国内大多数餐饮企业重点发力的方向。

今年春节是集中检验餐饮企业防疫、堂食、外卖精细化供应、员工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其中,数字点餐、自提、外卖等既能帮助餐饮企业强化防疫,又能让餐饮企业在疫情下能够维持正常运营。这些数字化措施已经成为餐饮企业在疫情中存活、发展、壮大的关键。因此,今年春节其实也是集中检验餐饮企业数字化成果的关键。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表示,在疫情防控的形式之下,餐饮企业需要做的准备工作,除了按照国家相关部门防疫要求之外,还推出了年夜饭。“推出年夜饭是餐饮企业尤其是中式正餐企业一个开展业务的机会,也是进行品牌宣传传播的机会。”实际上,餐饮企业可以通过年夜饭,呈现很多创新形式。“做好现在堂食供应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数字化基础做好线上运营,还能分配好人力及运力。”

北京商报记者 郭诗卉 于桂桂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