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首钢变形:冰雪产业乘风破浪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蒋梦惟,杨卉 网编:陶凤 2021-01-22

视觉中国

去年正式开工并首次出现在北京地铁规划中的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长约3.6公里,设站4座,北起金顶街站,南至首钢站,2019年6月25日正式开工,计划竣工日期为2021年12月28日。这条地铁线,不仅承载着无数人的冬奥梦和服务冬奥赛场的重要职能,也将首钢园区和北京西部地区,以及整个北京城更紧密地连结在了一起。

从老首钢到新首钢,彼时的老工业区虽依稀保留着当年的印记,但内核却“焕然一新”。“十三五”时期,首钢历经了冬奥组委落户、“十年一建”规划落地、冬奥会北京赛区首个新建比赛场馆建成亮相等多个重要建设节点,各种功能也在加速补齐。2021年底前,北京西部的这条重要地铁线路就将建成通车,届时,新首钢这个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轮廓也将更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百年首钢“变奏”

日前,市委书记蔡奇在石景山区就推进新首钢地区建设发展调研时指出:“新首钢地区已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

其实,自冬奥会筹办进入“北京时间”之后,首钢的转型也进入了冰雪新周期。“十三五”初期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入驻首钢后仅仅不到五年,如今,走进首钢园区,山水楼阁、厂房料仓、剧院赛场、咖啡美食、音乐电竞聚合在一起,过去的自备电厂精煤车间和车站用房,如今已变身为冰球馆、冰壶馆、花样滑冰馆和短道速滑馆,冷却塔旁的首钢滑雪大跳台这条“飞天飘带”,更已成为冬奥会的标志性景观。昔日的老厂房华丽转身,变为京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悄然点亮了首都的一座冰雪休闲新地标。

走过百年历史,如今的首钢从停产到转型已历经约十个年头,虽然这里早已没有了机械的轰鸣之声,但当年的工业遗存却仍然在新产业中熠熠生光。

“十三五”前夕,面对这8.63平方公里的土地,首钢原掌门人王青海定下了“建设好以首钢北京老厂为基础的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推动北京西南部地区综合发展”这个转型目标。而后,在首钢披露的规划中,“十三五”更被确定为首钢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五年。

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在首钢中被广为流传:“十三五”,规划的是五年,面向的是百年。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首钢要紧紧抓住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机场、冬奥会等机遇,加大转型力度,发展有前景、有市场、有优势、有竞争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产业,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

面对转型重任,三年前,首钢十年一建的规划落地,首钢旧厂的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当时,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园区已有约一年左右的时间,冬奥元素也已经深度渗透到了首钢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了。根据规划,首钢旧厂的北区共分为冬奥广场片区、工业遗址公园片区、石景山文化景观区、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和公共服务配套区五大功能区,颇受关注的冬奥广场片区建筑面积44.82万平方米,规划为文化体育及互联网+企业聚集地,北京冬奥会的训练场地和正式比赛场地也建设于此。

找寻最优定位

其实在首钢这个钢铁巨人“变形”的过程中,各方都一直试图向其中注入更多“柔软”的元素,辅助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定位。

2013年5月,全球首个在工业遗址举办的大型实景音乐会在首钢奏响。那几年,首钢开始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力”。随后,相关文件还提出要将在首钢打造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重点建设3号高炉改造工程、脱硫车间改造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博物馆、产业孵化基地、休闲体验设施;文创产业的发展开始由基地建设向产业孵化及文旅体验渗透。

去年,《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要利用新建体育设施和工业遗存空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并结合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工业旅游精品工程。至此,冰雪产业赋能的首钢,又肩负起了京西工业文旅新名片的角色,而后首钢工业遗产逐步形成的“网红”打卡地,也成为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重要一隅。

去年4月,石景山区委宣传部“官宣”称,未来三年新首钢地区将打造特色文化空间,投资约49亿元打造四大文化地标;国庆节期间,占地约1.8万平方米的极限公园在首钢园区内又正式对外营业,供游客体验攀岩、滑板等运动,消费者还可以在这里逛集市、学街舞。

“工业园发展文创产业,变形文旅综合体,的确是大型工业园区转型的一个较好选择。但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大量投入启动资金,才能形成自身产业集群和文创发展氛围。”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初期,首钢园区在文创方向上的探索主要以场馆改造、租赁为主,然而,如果仅将转型停留在出租厂房上面,产业模式还是相对单一的。因此,后来首钢开始试图深度开发探索文创业态,如尝试重点引进体验型的文旅业态等,采用出租加投资的发展方式,与冬奥元素相结合,深度参与文旅IP的制造和应用。

在业内看来,如果说十年的探索让首钢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转型方向,那么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就为首钢下一步做大做强新产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引擎。近期,蔡奇在调研时也强调,新首钢地区要紧抓冬奥机遇,加强滑雪大跳台磨合维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做好冬奥遗产保护利用这篇文章。

可以预见,随着园区的逐步建设,未来,更多兼具首钢味道、冰雪特色的消费场景将逐步在这里落地、成形,不断蜕变的新首钢也将以更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业态起飞

如今,走进首钢园区,除了三高炉等标志性景点,各种新兴娱乐设施也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必“打卡”的去处。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看来,首钢做文旅的空间很大,老旧厂房、工业园区,无论是做旅游还是做文创,都有着一定的先天优势。按照规划,2021年新首钢地区将完成高炉改造,形成具有首钢工业特色的景观带和灯光秀;到2022年,这里还将基本建成北区空中步道,形成廊道贯通绿地、风貌特色建筑相连的特色工业文化空间。“北京此前已有成功改造工业园区的经验,即798艺术园区,未来首钢也可适当参考这一园区的发展模式,在发展文创园区的同时融入更多自身特色。”吴丽云称。

在业内看来,其实,首钢只是“十三五”首都文旅产业“变形”的一个缩影。据陈少峰介绍,近5年来,北京下大力气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不少地标型特色成果陆续成形,如城市副中心文化场馆、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等,在这之中,首钢更像是城市建设升级中的见证者和引领者。

陈少峰提出,近年来北京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冰雪“冷经济”着实成为了一大鲜明特色。借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的契机,京张基础设施加速落地,京津冀居民对冰雪主题旅游热情持续走高,北京新增了多家冰雪运动场馆,“冷经济”激发“热消费”效果初显。

“在此带动下,近年来北京文旅融合不断深化,更多的跨界‘联动’得以实现,比如:教育赋能旅游激活了研学旅行、体育+赛事催生的体育旅游等,‘十四五’到来之际,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具文旅魅力与特色的北京城。”陈少峰称。

吴丽云也提出,从产业形态上来说,“十四五”期间,北京文旅产业将进一步加强与各个业态的融合,数字文化、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的结合等,都将直接促进一些新兴业态的产生与发展。“而且,‘十四五’期间北京的一件大事就是冬奥会的举办,前期的筹备成果以及后期的遗产运用都将在这五年中迎来一个关键节点。可以预见的是,‘十四五’时期,包括首钢园区在内,冰雪经济将进一步赋能北京的文旅行业,带动生成更多具有北京特色的经济新亮点、文旅新地标。”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杨卉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