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当“德不配位”撞上流量市场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段跃 2020-12-23

111位业内编剧和导演联名抵制郭敬明、于正。12月21日晚,编剧余飞、宋方金等发布111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的联名信:直指有抄袭劣迹的郭敬明、于正出现在综艺中进行话题炒作,以此追逐点击率、收视率的做法引起了相关从业者和社会各界的反感。

讨论于正、郭敬明被行业抵制,两位有没有资格做导师,其实是个很复杂的话题。这个话题早就超出了两人本身作品的评议、人品的讨伐、导师资格的争议。

去年,在一档明星社交对话节目中,嘉宾于正被吐槽上了热搜。当时的主持人对于正的评价是“于正是我人生地图上去过但此生不会再去的坐标”。这档明星社交实验节目,在围观群众看来很真、很刚、很敢说,不仅有思想,有个性,还有脾气。

在众多围攻于正的声音中,这其实算不上什么。抄袭、反目、炒作,他是和负面新闻绑定的存在。和郭敬明一样,两人虽各有各的“烦人”之处,却都有受到市场热捧的现象级作品在手。

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做成极致个人风格的作品,甚至最终取得市场高度认可,这个奇怪的现象看似偶然,也有必然。两个人都赶上了彼时中国影视市场最草莽、最热络、最风光的时候。于正在古装剧里如鱼得水,郭敬明亲手炮制了小时代。

学会了莫兰迪,搞明白了宫斗的精髓,拿准了传统文化的卖点,于正在极具个人风格的戏剧作品中完成了美学升级、爽剧升级,将这些爆点用互联网思维组装上线,已经成为一门熟练生产爆款的套路。

郭敬明喜欢诡辩,为自己辩护,也为自己的作品辩护。其实拆穿诡辩也很简单,就是你答得很好,只是没回答我的问题罢了。郭敬明锋利的唇枪舌剑,得益于年少成名的是非之辩,也暴露了年少成名的轻而易举。青春文学大可不必是校园暴力的承载,风花雪月何必动辄人性,现在才流行起来的凡尔赛,郭敬明早就玩过了。

殊途同归,善于收割大众情绪,挑动财富欲望,都能在市场中轰轰烈烈炸场。好的原创作品太少,妖魔鬼怪才会特别多。审视这种流量市场的“功成名就”,在那些真正拍人看史的行家眼中,是肤浅而可悲的,是无知而可笑的。

被抵制的人不一定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演,却是无法忽视的“助演”。在一次次生产泡沫和挤掉泡沫的交叠中,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真实存在,并掀起巨大的水花,成为这个特殊转型期的照存,是特殊的矛盾体,也是普通的共同体。

于正是真瘦了,整个人看上去清爽许多。中国影视市场也在“去油”“去污”的路上大步地走着。一路上,四部小时代过去了,“爵迹”垮掉了,“反郭敬明时代”也该来了。《延禧攻略》下架了,复制爆款的《皓镧传》扑街了。比起111位业内编剧和导演,还有更大的力量在“冒犯”两位著名的编剧导演。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