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教育频道

专创融合、导师扶持 北京高校大学生如何讲好创业故事?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程铭劼 摄影记者:程铭劼 网编:卢扬 2020-12-18

现场拍摄

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首都教育在北京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方面也迎来喜人成绩。截至12月18日,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303支创业团队营收接近4个亿,带动就业2217人。市教委建成了以“一街三园多点”为标志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在拥有导师团队、政策扶持等创业优势下,北京高校大学生如何讲好创业故事?

“一街三园多点” 拓展创业实践空间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较为严峻的一年。尽管困难重重,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领域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据北京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处长刘新军介绍:“经过近六年的努力,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303支创业团队营收接近4个亿,带动就业2217人。”

2015年,为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市教委出台了《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京教学〔2015〕1号),提出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以提升就业创业质量为重点,以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努力构建北京高校创业教育和孵化体系。

据悉,市教委通过与区政府、与企业、与高校共建方式,建设了三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良乡园、软件园、理工园),三园孵化总面积达21500余平方米,团队容量300余支。支持并认定25所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为高校分园,孵化面积近6万平方米,能容纳大学生创业团队800余支。“一街三园多点”创业团队容纳量达到1100余支,拓展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空间,推进了高校创新教育和创业实践。

此外,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均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两年免费场地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创业园近六年来共开展了90多次的集中政策咨询,1000余小时的工商注册咨询,300余场的专业培训,300余次导师一对一辅导,超过1600小时的法律服务,124次投融资对接,30多次人才招聘,近100次的团队宣传展示和行业产业对接活动,超过1100小时的银行金融咨询服务。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廉毅翔曾在毕业后去京郊做了三年的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期间拜师非遗“老北京火绘葫芦”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牛成果,在成为第五代传承人后,廉毅翔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廉毅翔根据葫芦的特性,结合文旅开发探索出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将葫芦主题元素以景观方式融入景区、度假山庄、康养基地,衍生开发出美丽乡村的旅游产品。在廉毅翔看来,在传承和保护祖辈技艺的今天,自己的创业项目正让非遗以崭新的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重回大众视野:“我们是典型的三产融合项目,一产是农村农业,二产是加工制造,三产是做旅游服务,我们的整个产业都是围绕着葫芦开展的,目前已经成为了京郊游的特色项目。” 

导师扶持 提升团队创业能力

北京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总经理王健在谈及高校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时谈道:“高校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拿到政策支持,也会有导师团队的扶持和帮助。以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为例,作为高校分园代表之一,北大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搭建了创业导师体系。”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经汇集学者、企业家、行业专家等构成400人的智库团,包括厉以宁、张国有、俞敏洪、黄怒波、厉伟、张新华、侯军、孙陶然、应华江、信跃升、李永新等众多名师,为创业者提供公益创业辅导。其中,20%导师为北大教授,80%为社会实践导师。

而在课程体系搭建方面,该中心也形成了大师谈、实战经营、管理精研、创业之路,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分别从管理学经典理论、上市公司实战案例、中小企业运营问题解决、创业企业私董会分享等多维度提升团队创业能力。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强调:“创新创业项目不能只让学生单枪匹马去干,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参与。目前北京科技大学已经全面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打通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重大科研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渠道,真正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弘润清源(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郝轩章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弘润清源的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分布式净饮水、石墨烯净水材料和新型海水淡化技术上。而创始团队正好是来自清华大学,公司发源于清华大学机械系的专利技术,是学校科研技术转化的典型案例。

“传统的蒸馏技术是通过将体态的不洁水蒸发形成水蒸气再凝结之后得到可以饮用的蒸馏水,但是水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着氢键等一系列相互作用,特别难以分离变成水蒸气,这正是传统蒸馏技术高能耗的原因。但是我们的材料可以打破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其蒸发效率提升十余倍。整体来说,可以认为我们的材料是水蒸馏净化过程的催化剂。” 郝轩章表示。

专创融合 学生创业更有温度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大力扶持,北京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正在走上一条专创融合的产学研一体化路线。“十三五”期间,首都各高校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挖掘创新创业育人过程。

尹兆华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有与专业教育互融互通,才更有活动和生命力。据悉,北京科技大学就通过设立学分,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通识、实践培训课、专业前沿课”线上线下课程100余门,每年累计覆盖学生万余人次。结合学科特点,建立8个“机器人”“智能车”等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赛事近30项,实现“一院一赛”,每年覆盖学生7000余人次,1000余名学生可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很多赛事成果落地转化,实现以赛促创。

在首都教育“十三五”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如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95后”学生网红团队张之助,拥有全网粉丝1600万,联合校内扶贫团队构建“农户+电商+网红”带货营销模式,总成交额超500万元,间接帮扶贫困户200余户;另一位大学生创业的 “便城”无接触餐柜项目,在疫情期间为多家医院提供了无接触配餐服务,确保配餐环节零感染。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