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金融科技频道

解码央行数字货币:六大个性设计吸睛 后续试点有望继续扩围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岳品瑜 刘四红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0-12-15

今年金融科技最热关键词,非数字货币莫属。从顶层设计总体部署,到各地试点多点开花,过去一年来,我国数字货币最新进展如何?用户认知度有多少?如何影响市场机构?又存何难点与挑战?12月8日,由北京商报社、北商研究院出品的《解码央行数字货币》(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从地方试点篇、监管篇、个人篇、支付篇、机构篇、场景篇、资本市场篇、清算篇、跨境篇、全球篇十大角度出发,全景解码央行数字货币,并对后续走向进行分析预测。

此外,《报告》还开展了《央行数字货币调查问卷》,对千余位调查对象进行调研。在1019张有效问卷中,超五成调研对象了解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超七成调研对象表示,央行后续若推出数字货币App,将会进行下载使用。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既是一个新事物,也是一个新规则。

壹图网

试点有望继续扩围

从部分前沿领域先行先试,到面向公众开放体验,我国数字货币研发试点速度,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数字货币试点主要采取“4+1”模式,包括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馆进行内部试点测试。其中,深圳、苏州地区主要采取发放数字货币消费红包的方式,调动市民参与的积极性;成都则围绕太古里商圈地理位置与商业条件,形成试点商户聚焦效应;而北京则将依托冬奥会这一典型场景,将在跨境支付领域取得探索突破。

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截至2020年8月底,全国共落地试点场景6700多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1.33万个、对公钱包8859个,交易笔数312多万笔,交易金额超过11亿元,支持条码支付、刷脸支付和碰一碰等多元支付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多地试点全面铺开,这一数据仍将不断刷新。其中,仅深圳地区10月开展的数字货币红包试点中,就有4.76万名中签个人成功开立个人钱包领取红包,使用红包交易6.28万笔,交易金额876.4万元。数据显示,部分中签个人还对本人数字钱包进行充值,充值消费金额90.1万元。尽管试点活动结束,但深圳中签个人的数字钱包仍可正常使用和充值;同时,参加活动的3000余家商户已完成数字货币系统改造,活动结束后仍可以正常接受数字货币付款。

目前,在多地试点过程中,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主要作为指定运营机构,负责在央行的额度管理下,根据客户信息识别强度为其开立不同类别的数字货币钱包,进行数字货币兑出兑回服务。

此外,参与方还包括京东数科、拉卡拉、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滴滴出行、美团点评,以及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凭借各自在支付应用创新、场景拓展、基础建设等不同领域的优势,通过合作的方式参与数字货币试点。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从多个数据来看,深圳地区数字货币试点活动可以说是超预期完成,后续这类试点也将有序扩围到其他热点城市,如可在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京津冀、长三角等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率先试点使用,并通过零售场景不断向外延伸。

六大个性设计吸睛

随着数字货币试点进展不断,相关话题热度也随之暴涨。但对大众来说,有多少人了解央行数字货币?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如何?

对此,《报告》推出了《央行数字货币调查问卷》,从大众对央行数字货币的认可程度、生活中的便利性、运用场景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调研,反映了1019位调研对象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真实看法。

1019张有效问卷中,共有532位调研对象了解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占比高达52.21%,有726位调研对象表示,央行后续如果推出数字货币App,将会进行下载使用。

不过,目前仍有不少大众困惑,为什么要选择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有何区别?根据《报告》,目前,在千余问卷调查对象中,使用电子支付方式的人数占比高达76.25%,有828位调研对象认为电子支付较为方便快捷。相较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电子支付的普及程度可谓世界第一,支付宝、微信两大支付巨头的加持也早已让“电子钱包”这一概念深入人心。

针对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区别,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解释道,微信支付、支付宝和数字货币并非一个维度。其中,微信支付、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而数字货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在电子支付场景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钱包里装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而数字货币发行后,消费者仍然可以用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只不过钱包里增加了央行数字货币。

在既有支付方式盛行下,央行数字货币又将如何让受众接受、选择数字货币?根据《报告》,数字货币的多个独有设计特点,或将成为吸引大众使用的关键。

《报告》指出,除了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等两大特点外,央行数字货币还具有其他六大个性设计。

一是双离线支付,可像纸钞一样实现满足飞机、邮轮、地下停车场等网络信号不佳场所的电子支付需求;二是安全性更高,如果真的发生了盗用等行为,对于实名钱包,数字货币可提供挂失功能;三是多终端选择,不愿意用或者没有能力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四是多信息强度,根据掌握客户信息的强度不同,把数字货币钱包分成几个等级,如大额支付或转账,则必须通过信息强度高的实名钱包;五是点对点交付,通过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的方式,可以实现定点到人交付,如民生资金,可以发放到群众的数字钱包上,从而杜绝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可能性;六是高可追溯性,在有权机关严格依照程序出具相应法律文书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数据验证和交叉比对,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信息支持。即使腐败分子通过化整为零等手段,也难以逃避监管。

“顶层设计”立法开路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全面铺开,由于部分公众对央行数字货币测试阶段信息仍存模糊,不乏有“李鬼”乘虚而入,假冒的数字货币钱包魅影闪现的背后,也显示出数字货币时代依然面临防伪防假的问题。数字货币这场革新,必然要伴随监管和规范的同步推进。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此前撰文介绍,数字货币的研发发行基本符合我国法律框架。同时,货币具有数字化特征,并不完全适用实物现金流通监管规则,需拟定专门针对数字货币的监管要求,做好数字货币流通环境建设,同时随着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逐步成熟,及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日前,央行行长易纲再度表示,央行数字货币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制定复杂而完整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23日,央行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首次在“顶层设计”写入人民币数字形式,为发行数字货币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征求意见稿》为防范虚拟货币风险,也提出一系列禁止行为: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发售代币票券和数字代币,以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目前,我国数字货币整体监管思路是:维持央行在数字货币发行中的中心化管理地位。其中包括:统筹管理数字货币额度,制定统一的业务标准、技术规范、安全标准和应用标准;同时统筹管理数字货币信息,通过掌握全量交易信息,对数字货币的兑换、流通进行记录和监测分析;此外还将统筹建设数字货币发行基础设施,实现跨运营机构互联互通,确保数字货币流通稳定有序。

当前,相关立法条文和监管框架正在酝酿,未来数字货币发展与监管如何平衡,便利和安全如何兼顾,在这个创新事物的起步阶段也埋下了问号,需要监管和市场在实践中共同找寻答案。《报告》提到,后续,技术建设、人才储备、系统可靠、方案成熟、场景适配、用户体验等多方面,亦是监管需要关注的重点。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刘四红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