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英国接种抢跑 新冠疫苗分配存隐忧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杨月涵 网编:段跃 2020-11-30

当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入“决赛圈”,下一步要关注的就是接种了。眼下英国有心争第一,“疫苗大臣”已经就位,12月7日开始第一批疫苗接种的消息也已经不胫而走。与此同时,药厂面临的来自全球的疫苗订单也越来越多,但也是因此,新的问题产生了,比如疫苗供应初期是否会成为一场富国的争夺赛。毕竟在过去这段时间,世卫组织已经多次呼吁,公平分配疫苗的紧迫性与研发疫苗的紧迫性是一样的。

北京商报

“疫苗大臣”与大规模接种

在疫苗接种这个问题上,英国已经做足了准备。当地时间28日,英国首相办公室宣布,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委任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政务次官纳齐姆·扎哈维为“疫苗大臣”,主管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事宜。

按照首相办公室的说明,扎哈维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疫苗接种,向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汇报工作,还将兼任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部分职责。“疫苗大臣”的职务设置系临时性质,预期至少持续到明年夏天。

尽管是临时的任职,但英国专门设置这一职务的用心还是显而易见的。路透社称,设置“疫苗大臣”表明英国政府正在为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做准备。美联社报道,英国即将迎来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疫苗接种。

这样的判断并不突然。就在英国任命“疫苗大臣”的同一天,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英国政府内部人士透露,辉瑞与BioNTech研发的疫苗将在获得批准的数个小时后开始交付,而知情人士表示,第一批注射时间可能于12月7日开始。

此前,英国政府已经于本月20日宣布,将于12月开始为英国民众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据悉,英国政府目前制定了两项疫苗接种计划,一是未来几周将在短期内为数百万英国人接种疫苗,二是在明年初更大规模普遍接种,这两项计划正同时部署启动。

而英国医药监管机构目前正在审查两种处于试验阶段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别是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与英国牛津大学联合研发以及辉瑞与BioNTech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依据先前达成的采购协议,英国政府将采购第一种疫苗1亿剂、第二种疫苗4000万剂。此前有消息称,每剂辉瑞与BioNTech研发的疫苗英国政府需要支付15英镑,而将于12月公布第三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牛津疫苗则可能每剂需要支付2.23英镑。

海量订单与分配难题

势在必得,这似乎是英国所传递出来的最直接的信号。与英国类似,几天前,美国疫苗和药物攻关计划“曲速行动”首席顾问蒙塞夫·斯拉维也提到,12月中旬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等有望率先接种美德药企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

多国都将疫苗接种的起始时间定于12月,而与之一同到来的,就是疫苗的“全球争夺战”了。本月中旬,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了一项同美国辉瑞与BioNTech的合同,合同预订多达3亿剂新冠疫苗。而在欧盟之前,美国政府也已经以19.5亿美元的价格下了1亿剂辉瑞的初始订单,同时还有另外5亿剂的购买权。

预订辉瑞疫苗的还有加拿大,预订数量为2000万剂,新西兰首批订购150万剂,澳大利亚订购1000万剂,日本订购1.2亿剂……据了解,目前辉瑞与BioNTech共同研发的疫苗已经在全球拿到超过10亿剂的订单。

订单纷至沓来,但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在疫苗供应初期,产能有限是个不得不考虑的事实,在此背景之下,疫苗会不会成为一个“富国的争夺战”?这样的担心并不多余,11月23日,在世卫组织举行的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带来更多希望,但公平分配新冠疫苗同样重要。而在此前一天的G20峰会上,多国领导人也呼吁加强全球合作,确保公平分配新冠疫苗。

目前,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世卫组织与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三方牵头成立了“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目前已有187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这一计划,包括中国、欧盟国家、英国、日本和韩国,美国尚未表示加入。而COVAX的目标是到2021年底在全球范围内分配20亿剂疫苗。但谭德塞强调,该计划年底前还需要43亿美元来支持大规模疫苗采购,以及相关检测和治疗。

美国杜克大学全球卫生创新中心此前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些富裕国家已经购买多达37亿剂新冠肺炎疫苗,而COVAX确认购买的疫苗不够3亿人使用。

疫苗希望与复苏现实

分配问题并非突然,早在今年5月,世卫组织便已有所提及,而在今年9月,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接受采访时就提到疫苗的公平分配将成为重要问题,需依靠大量生产解决。如果公平分配,死亡人数会是只将疫苗分配给富人情况下的一半。

在更有实力的财政资源支持下,发达国家购买疫苗推动民众接种在意料之中,但这种情况却很难在全球展开。前上海市疾控中心资深疫苗专家陶黎纳就提到,美国批准上市的两款疫苗虽然技术很先进,效果也很好,安全性方面预计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他们都需要深度冷冻,这就是很麻烦的一件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专用设备以及电力等方面都成问题,因此这些疫苗的适用性并不好。

此外,陶黎纳也提到,从科学性上讲,mRNA疫苗确实还需要更大样本的实践检验,不过从应对原理上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但需要担心的一个就是人的心理因素,毕竟这种疫苗只经过了一年就上市了,而且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核酸疫苗,比起传统疫苗5-10年的上市时间,肯定会导致大家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这也意味着,外界曾经期待的靠疫苗拯救经济的想法可能并不十分现实,尤其是期待疫苗立刻拯救经济的想法。此前,G20的领导人们便承认,复苏无疑将是不平衡的,更是不确定的。某些经济体疫情的再次暴发意味着全球经济仍然有很大的下行风险。

数据显示,自今年疫情暴发以来,G20国家已经总共投入了超过11万亿美元来刺激经济的复苏。但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全球经济到2020年仍将收缩4.4%。世界银行也预测,2020年全球人均收入将下降3.6%,疫情大流行还可能会额外使1亿多人陷入极端贫困。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也称,目前需要关心的就是疫苗的有效性,以及产能能有多高。但疫苗对经济的修复作用可能很难立刻显现,一来供应链的修复需要时间,二来前期大水漫灌式的宽松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生的后遗症也需要时间来消化。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