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养老频道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曾琦:智慧养老产品仍存过度营销、不适老问题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蒋梦惟,杨卉 摄影记者:杨卉 网编:卢扬 2020-11-28

现场拍摄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杨卉)近年来,智慧养老已成为老龄产业领域的高频词汇,智能化老年产品、互联网+养老的等概念成为了投资方眼中的“香饽饽”。在11月28日召开的在第三届燕山养老论坛上,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曾琦提出,在智慧养老的实操层面,出现过度渲染技术,不够重视服务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落地,以及智能产品不适老等情况。他表示,未来智能化养老产品和服务,应充分考虑到我国老年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推出更多价格“亲民”的产品。同时,供应商还可通过增强亲情交互式的场景设计,增加产品的温度。

具体来看,曾琦提出,从供给的角度看,智慧养老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养老服务;而从需求方来看,这代表着老年消费者通过这些技术产品和服务,可以更好的享受晚年生活。此外,被服务的老年人家属,通过移动终端对服务情况进行实时探视,也是智慧养老的组成部分。智慧养老的核心是养老服务,技术服从和服务都是于养老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加宣传效果而过度渲染技术,对服务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落地反而不够重视的现象出现,成为智慧养老行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曾琦表示。

而且,曾琦还指出,当前智慧养老还存在产品不够“适老化”问题。他举例表示,部分企业推出的座椅式上楼器,需依托楼梯护栏上下运行,但很多老旧住宅楼的楼梯护栏称重能力不足,根本无法适用这类设备,同时,老年人使用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另外,还有一些产品和服务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没能充分从老年人的角度考虑产品,设计不够人性化和个性化,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很难做到适销对路。“如一些可穿戴智能设备,出现了功能单调、利用率不高、程序繁琐、操作复杂,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导致老年人体验感不佳,市场认可度也不高。”曾琦称。

面对上述情况,曾琦提出,企业推出智能化养老产品和服务要充分了解我国老年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目前我国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仍处于转型阶段,消费习惯和消费认知与供给尚不能充分对接。在选择智能产品的过程中,‘物美价廉’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标准。企业可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销量等方式来摊薄成本,尽可能降低商品价格。另外,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还应有意识的设计一些亲情交互式的场景,如在机器人的语言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加强人性化元素,提高老年人的体验感,吸引更多老年消费者关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