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基金机构频道

货基独大 15岁“偏科生”建信基金如何破局?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孟凡霞 刘宇阳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0-10-29

权益市场今年走势向好,作为公募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银行系公募,也正改变传统注重固收资产的形象,融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浪潮当中。但与此同时,也有机构仍“押宝”货币基金,且管理规模甚至因此出现大幅波动。成立已满15年的建信基金就是其中之一,近日三季报的相继披露更揭开了建信基金与货币基金的“不解之缘”。

壹图网

年内管理规模二度缩水

季报密集披露期再度来临,各家基金公司及旗下产品也迎来新一轮检验。在监管政策鼓励和市场走势支撑等利好因素下,公募权益类基金发展进入“快车道”,部分长期带着“固收”标签的银行系公募,也开始在权益市场大展拳脚,迎头赶上。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也有少数老牌银行系公募的管理规模至今仍以货币基金为主,建信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管理规模约为4047.15亿元(剔除ETF联接基金市值,下同),较二季度末的4927.75亿元,环比减少超800亿元,降幅高达17.87%。而这已是继二季度下滑近800亿元后,建信基金管理规模年内再次出现大幅缩水。单就数据而言,货币基金的减少“功不可没”,在近两个季度已缩水超1800亿元。从一季度末的4496.17亿元降至三季度末的2641.03亿元。

对于货币基金规模下滑的原因,建信基金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市场变化影响,全市场货币基金收益率下行,行业货币基金整体规模均出现下降;同时,公司主动优化资产管理结构,对货币基金进行了调整。此外,为了满足投资者需求,公司更加强调货币基金的应用功能,并提供了更多的场景化服务。

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坦言,为控制流动性风险,近年来,监管部门并不鼓励货币基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年内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下滑,直接造成产品规模的缩减。对于银行系公募而言,货币基金规模下滑,业绩或也成为最大原因,而且银行系货币基金的持有人以机构客户居多,产品规模的波动也会相对大一些。

一位公募分析人士则从资金偏好的方向进行了解读。在他看来,一方面,自7月以来,A股市场走势逐步向好,吸引部分资金从货币基金中流出转向权益市场。另一方面,或也与近期“固收+”理念的崛起,以及部分机构资金转向委外定制的债券型基金不无关系。“按照监管要求,每家基金公司旗下最多可以管理2只委外债基,每只规模上限不超80亿元。因此,在部分机构有大额配置债基需求的同时,其资金可能从货币基金赎回,并分散交由多家基金公司管理。”该分析人士如是说。

正如上述分析人士所说,据中基协披露数据显示,自今年一季度货币基金规模不断上涨,并于4月达到8.62万亿元的年内高点后,就持续震荡下滑,截至二季度末,约为7.57万亿元。三季度以来,也同样保持缩水态势,截至9月底,这一数据约为7.29万亿元,较此前高点已减少1.33万亿元。

货基独大局面已延续六年

诞生于2005年9月的建信基金,作为早期5家银行系公募之一,背靠建设银行等强大股东,在成立后不久就迎来了规模的快速增长,旗下首只基金为建信恒久价值股票(现建信恒久价值混合),截至2005年四季度末,规模约为62.37亿元,而这也是该年度末建信基金的总管理规模。

仅两年过后,即2007年四季度末,建信基金总管理规模就迅速提升至317.26亿元,较此前上涨408.67%。不过,此时建信基金旗下货币基金仍仅有1只,规模约为28.08亿元,占比8.85%,在各类产品中属于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此后六年半的时间,在公募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建信基金旗下包含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QDII在内的非货币基金规模持续提升,货币基金规模虽然也有所增长,但从未撼动非货币基金的“霸主”地位。

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二季度末,Wind数据显示,彼时是建信基金在实现各类产品全布局之后,货币基金规模首次超过非货币基金,两者之间的差距约为4.62亿元。然而,此次之后的各个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货币基金规模的增长便不断加快,与非货币基金规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2018年三季度末,货币基金规模更创下成立以来的巅峰数值5628.32亿元,占到同期总规模6690.04亿元的84.13%。

虽然此后货币基金规模逐步压缩,非货币基金规模持续增长,但货币基金“一家独大”的局面在建信基金仍未被打破。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今年三季度末,货币基金规模占比仍高达65.26%,在成立超过15年的5家银行系公募中居首。Wind数据显示,其余4家,即工银瑞信基金、招商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和中银基金旗下货币基金规模占比分别约为44.46%、30.04%、26.57%和18.27%。

值得一提的是,货币基金占比的居高不下,也直接使得权益类基金大发展、货基规模却同步缩水的行业背景下,建信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受到影响。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建信基金管理费收入约为8.21亿元,较2019年上半年的9.43亿元,同比下降12.94%,若对比2018年上半年的10.41亿元,更缩水超两成。

迷你者众、绩优者寡

规模持续占据“半壁江山”的货币基金无疑成为了主力,那么,是否代表着建信基金的货币基金数量也高居各类榜首?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共有8只货币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在合计129只产品中仅占6.2%。与此同时,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则分别多达40只、39只、36只,另类投资基金和QDII基金也各有3只。对应的各类基金的最新规模约为148.93亿元、132.98亿元、1116.5亿元、6.29亿元和1.43亿元。

具体来看,各细分类型单只产品的平均规模普遍较小,且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的迷你基金数量较多,高达21只,占总基金数量的16.28%,其中涵盖7只债券型基金、7只混合型基金、5只股票型基金和2只QDII基金。对比其余4家银行系公募来看,招商基金、中银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的这一比例分别约为7.39%、4.62%、4.36%和3.13%。

虽然旗下非货币基金各类产品数量众多,但在长期业绩方面,建信基金的绩优产品则相对较少。

根据Wind二级分类,对比近三年的平均业绩看,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建信基金旗下可纳入统计的45只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中,除17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以平均47.31%的净值增长率跑赢同类平均的45.27%外,12只普通股票型基金、11只偏股混合型基金、5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均不同程度地跑输同类平均业绩。

其中,普通股票型跑输10.45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跑输1.57个百分点,偏债混合型更全部跑输同类平均,相差18.37个百分点。其中,最低的建信瑞福添利C近三年的收益率为-3.24%。整体而言,近三年实现净值翻倍的仅建信弘利灵活配置混合1只产品。

就权益类产品的投研规划,建信基金表示,目前公司已布局了较为完善的产品线,主动权益类基金覆盖消费、科技、医药、信息产业、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和主题,风格特征鲜明。未来将重点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和优化投研体系,打造平台化、开放式的投研体系,形成不同个体、团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决策支持,实现价值创造链条的一体性和连贯性;二是以金融科技手段赋能,打造投研一体化平台,推动从“经验投资+统计投资”到“科学投资+智慧投资”的转变。板块方面,后续看好新能源、食品饮料、军工、消费电子、银行保险等。

相较权益类产品,各类主动管理的债券型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如何?在同一统计标准下,14只中长期纯债基金近三年的平均净值增长率约为13.54%,略低于同类平均的13.59%,6只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平均为6.34%,低于同类平均9.12个百分点,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的同期平均收益率则达到10.47%,低于同类的17.13%。

针对债市现状,建信基金指出,一方面,结构性存款压降因素在10月出现一定缓解,债券供给较三季度减少,边际利好资金面;同时,地产和社融增速的变化有利于债市;并且股债比价已经达到性价比较高位置,叠加汇率等因素,对外资也有一定吸引力。但另一方面,财政收支的季节性因素,以及地产和基建等方面的变化也有可能给债市带来一些干扰。展望后市,利率债方面可关注10年期国债和3年期国开债等;信用债方面可关注3-5年高等级信用债。

如何破局?

“从银行系公募的资源禀赋来看,在成立初期通过大股东的资源优势以固收条线产品作为突破点,迅速壮大规模是最优选择,当然这也带来了‘路径依赖’的问题。从而会使得银行系公司对于权益基金产品条线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有所欠缺。”沪上某大型公募策略分析师直言。

该策略分析师进一步指出,权益类基金的发展离不开多年投研体系的支持和积累,在当前公募基金“头部化”效应愈发明显的情况下,行业顶尖投研人才都集聚在权益类基金排名前列的公司,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银行系公募在权益类产品上的业绩与头部公司形成了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存在继续拉大的风险。此外,对于固收类迷你基金较多的机构而言,仍需要积极开拓权益类基金产品线,提高基金持有人人数和人均基金持有额,为基金规模的长期增长打下基础。

对于未来银行系公募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前述分析人士认为,核心还是要为投资者赚到钱。同时,也要根据各家基金公司自身的经营情况,实现包括投资者、股东、公司自身在内的多方利益的均衡,并在其中获得发展。

上述基金研究人士也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固收产品有着广泛的布局需求,权益类基金则呈现出波动大、周期性强等特点,应该动态地看待相应产品的投资价值。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来说,首先要在自身的优势领域做扎实,再逐步提高综合实力。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刘宇阳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