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文创频道

借力新媒体手段 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打出“网红牌”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杨菲 网编:卢扬 2020-09-24

北京商报讯(记者 郑蕊 杨菲)9月24日,“千年运河”中外媒体大直播及媒体论道在京举办,媒体人、运河专家共同探讨新媒体语境下的大运河新表达,助力大运河文化“走出去”。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表示,虽然很多人没有亲眼见过大运河,但对于描述运河的唐诗、宋词,小说等却很熟悉。如何利用新媒体将运河文化资源传播出去,进而带动运河沿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等成为“网红”,助力运河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打卡地,值得思考和探索。

官方供图

今年以来,运用新媒体渠道传播大运河文化成为各地探索的方向。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6月,第四届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周在浙江杭州举行,通过“互联网+”模式,讲好运河故事,以新媒体形式展示运河文化,助力运河文化传播。随后在本月初,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全媒体新闻行动“行走大运河”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启动,河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新闻综合频率、公共频道、新媒体中心组成“行走大运河”全媒体报道组。

“如何让大运河这一文化IP像故宫、长城一样被世界所熟知,中国新闻社以及旗下的中国新闻周刊也一直在探索。”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夏春平表示,希望通过创新、有趣的表达方式和传播平台,为古老的运河增添新魅力,让更多年轻人也爱上大运河。

运用新渠道传播的同时,如何使运河文化深入人心也同样不可忽视。北京市委宣传部国际传播处处长张轶群认为,大运河文化是开放的文化,也是包容的文化。新时代,大运河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需要借助各方的力量,运用创新的表达方式,让运河文化“活”在当代、面向世界、沟通中外。

据悉,近年来我国加强与英国的泰晤士河、法国的塞纳河,加拿大的里多运河等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扩大运河的朋友圈。比如,组织实施“外国人写运河、中国人看运河”的写作交流计划,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浙商大会、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平台,展示推广运河文化,在去年大运河成功申遗五周年之际,我国举办了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

谈及如何助力中国大运河文化走向世界,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从内容和载体两个方面表达了观点:“运河不仅仅是联系中国南北的河,也是沟通世界的符号,运河故事最有力的表达,就是运河两岸人们的生活变化。从传播载体来说,今天沉浸式、体验式的传播方式,就是更有感染力的表达。”

在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喜波看来,运河虽不是自然河流,但是一条跨越自然河流的全人类伟大工程,是人类在自然工程上创造的文化工程。运河连接中国绝大多数地方,能够串联起中国人的情感共鸣。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