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文创频道

南北联动 大运河文化带加速产业落地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郑蕊,杨菲 摄影记者:杨菲 网编:卢扬 2020-09-23

保护并推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9月23日,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以下简称“2020京杭对话”)正式开幕,并在会上实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出专业性的文化金融产品、发布共建共享倡议等,联动包括北京市、浙江省在内的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大运河文化带具有多领域的资源优势,若要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便需要延伸至产业层面的发展,而通过南北双方的联动,则能推动产业发展加速落地。

现场拍摄

多点联动实现资源互补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中国大运河已有千年历史,并已被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面对长期以来大运河面临的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合作机制亟待加强等问题,各方均在探索推进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在“2020京杭对话”上,北京市及浙江省也围绕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在文化、旅游、金融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以实现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进一步落地。其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以及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签署了《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五方合作机制框架协议》,这也是在四方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五方合作机制,以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

而在旅游方面,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签订了《北京浙江文旅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谋发展”的原则,发挥各自文化旅游资源和优势,全面促进两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文化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现已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持,对此,北京银行、杭州银行在活动现场共同发布了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金融产品,这也是北京、浙江两地首次联合发布大运河文化相关金融产品,从而力京杭两地深化合作,推动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表示,“大运河是活的,它不断吞吐着新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我们要多层次、全方位、不间断地深化对大运河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认知。秉持融通融合理念,以文化为内核,以空间为载体,推动大运河沿线航运互通、旅游协作、要素互配、产业协同,衔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以现代流通体系畅通沿线经济循环,示范联通红利,创造万千价值。”

生态修复与产业开发缺一不可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现已成为重要任务之一,截至目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同时北京市、江苏省等省市也已各自推出建设规划。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市已在2019年底发布《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明确了至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中长期目标。而浙江省则于今年4月正式发布实施的《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从文化遗存保护、名城名镇提升、非遗保护传承等八个方面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从以上多个政策可以看出,保护修缮与带动产业发展二者缺一不可。且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与浙江省也围绕该方向进行统筹布局。以北京为例,不仅改善运河自然生态,对大运河北京段涉及的十条河段四个湖泊共28个断面实行全面监测,同时借助大运河文化带的人文和空间资源,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区,布局建设台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宋庄艺术创新小镇,推进北运河通州段游船通航等。

而浙江省同样也在着力对运河航道进行整治修复和重新规划,改善运河生态,推进河道清淤、河网修复、生态湿地的建设工程,同时活化利用运河沿线文化遗存、工业遗存,对旧民居、旧厂房、旧码头、旧仓库等进行改造、升级,培育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创意街区、特色小镇。

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表示,“大运河是一条人文之河,保护运河文化就是保护历史根脉,因此我们始终把加强对运河文化的传承保护摆在首要位置。同时,大运河也是一条传承之河,需要我们注重历史根续,统筹保护开发。大运河也是一条文创之河,需要我们聚焦文旅融合,强化产业赋能,其本身也成为了我们重要的文旅产业的IP,十分重视以运河带动文旅发展,用文旅促进运河保护。此外,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商运之河、民运之河,在维系国计民生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多渠道结合创新保护利用新模式

大运河文化带若要更好地发展,也需要让更多人熟知,在“2020京杭对话”中,各式各样的活动也相继举办,如京杭大运河图片图书展、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重返北京展、“通衢之州 水陆都会”档案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展、“千年运河 历久弥新——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手机影像大赛”优秀作品展、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成果展等,在展现大运河沿线地域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人们的参与性。

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文化不是抽象的符号概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仅停留在文化概念层面,而没有实际功能进行支撑,就难以走进人们心里,因此需要潜移默化地为大家普及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文化,提升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同时,浙江省作家协会原主席,著名作家麦家认为,“作为艺术家,我们应该把感情投放到大运河里,创作一批和大运河有关的作品,这本身也是让大运河增加观赏性的一条普通又实际的通道。”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下一步两地可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继续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精神内涵,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切实做好立法和综合性保护,构建特色博物馆体系,打造国家遗产线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同时,两地可利用互济的文化旅游资源地继续开展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化精品创作,培育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千年运河统一品牌,积极探索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经验。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杨菲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