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商业新闻中心 > 电商频道

复刻东海开海 千帆竞发 “肉眼可见”的海鲜消费升温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赵驰,何倩 摄影记者:赵驰 网编:赵述评 2020-09-23

 

北京商报 赵驰/摄

海鲜,在当下牵动着多方神经。9月,东海结束休渔期,在颇有名气的舟山渔场,渔港码头的渔船扬帆出海,渔民张开鱼网洒向海面。渔业生产商在国内市场的海鲜销量增速恢复至20%,北京农贸市场里一个海鲜摊位一天能净赚千元以上,冷藏车司机连跑数小时无休只为将海鲜准时送达,物流企业动用无人机周转于舟山各分散岛屿间揽收海鲜,电商反复检测海鲜品的药物残留……久违的热闹回来了。

不过,海鲜市场热闹的前夜,是肉眼可见的冷清,压力从末端消费传导至上游生产。一切向好时,历经数月疫情反复的海鲜市场,经历了怎样的波折起伏,又暗含着怎样的变革涌动?

商户:恢复进口采购 海鲜市场稳步回暖

受访企业提供

海鲜市场又热闹起来了”,这是东海开海后,一群靠海吃海人的亲身感知。

一度被疫情搅动的海鲜市场正在逐步回暖。海鲜渠道商、渔民、经销商等与大海打交道的从业者、平台方均体感到海鲜消费日渐强烈,大量海鲜“涌”向工厂、超市、电商、农贸市场,部分平台已重新恢复对进口海鲜的采购。海鲜整体销量在慢慢提升,海鲜市场呈现逐步回升的趋势。

每日优鲜采购负责人王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国产海鲜并未受到太大影响,销售保持正常状态;进口海鲜(三文鱼和厄瓜多尔白虾除外)从上周开始恢复销售,销量缓慢回升。“东海开海后,每日优鲜的海鲜采购源头随之扩充,也会加大进货量。”生鲜电商时刻盯着海鲜市场的风吹草动。

不仅限于电商渠道,线下农贸市场海鲜销量与年初相比,也有了明显的回升。北京金瀛便民中心总经理丛子斌感触良多:“最近一段时间,市场海鲜销量有所提升。现在每天海鲜销售额能到1000多元,尽管比起往年还是差了不少,但相比6月份每天几十块钱已经好很多了。”

向上游追溯时,更靠近大海的渔业生产商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变化。7月至今,海鲜龙头企业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泰渔业”)的销量已然有所好转。“我们的海鲜内外销占比是3:7,现在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增速恢复到20%,其中国产虾更是供不应求。不过,出口销量受三文鱼等事件影响有一些波动。”翔泰渔业内销负责人副总经理陈胜华说道。

若把时间回推至3月甚至更靠前,陈胜华清楚地记得公司面临的强压:消费者对食用海鲜存有质疑,餐馆的海鲜营业情况变现不佳……上述压力均传导至上游渔业,翔泰渔业面临着诸多困难。

农贸市场、各个省会城市的批发点、大型餐饮连锁和传统商超是翔泰渔业的主要销售渠道。陈胜华举例称:“疫情期间,因大量餐饮企业歇业,翔泰渔业的大量订单被取消,销量萎缩。”

陈胜华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大型餐饮连锁的订单主要是定制化商品,取消订单让我们承受了很大的销售压力。“海鲜产品主要分活鲜、冰鲜和冷冻产品。冰鲜保存期是7-10天,过了这个周期产品就要倒掉;活鲜由于脱离了养殖环境,存活率也受到影响。”

不过,渠道商、供应商数月前面临的危机,均因海鲜消费回温得以迎刃而解,一切都在向好。

物流:与时间赛跑 全程控温控盐

商流的回暖也体现在物流运输环节。北京商报记者从满帮获取的数据显示,在8月,东海沿海省份包括江苏、福建、浙江和上海的发货量环比增幅达到66.1%。从全国来看,由东海地区发出的主要收货省份为广东、广西和浙江,占比分别达到28.2%、12.2%和11.7%。运输海鲜的4.2米和6.8米冷藏车使用比例高达42.5%。

北京商报 赵驰/摄

为了保证“娇气”的海鲜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承担运输环节的企业势必要将所有外界环境变得可控,才能让海鲜安全且保质地到达目的地。盒马供应链管理师王国柱以从舟山运出的梭子蟹为例,运输海鲜过程中,必须配备专业的设备,全程模拟梭子蟹的生长环境,做到温度、盐度处在可控范围,时效也要可控,冷藏车只是最基础的必要设备。

受访企业提供

“一般舟山海鲜运到北京要23个小时,但梭子蟹超过8小时保存时限,基本就需扔掉了。若是在常温下放置几个小时,梭子蟹里面的蛋白质就会溶解。”王国柱盘算着运输梭子蟹的最佳时间和温度。

来自山东的满帮司机师傅刘照青曾运输过一次活海蛎,货物由泡沫箱包装并内置冰袋,温度需保持在4-5度左右,“根据货主的需求来进行控温,冷藏车最低能达到25度。”控温之余,刘照青还要保证将活海蛎准时准点地送至目的地。为此,刘照青会连续行驶数个小时,不停留。

受访企业提供

海鲜的价值在于“鲜”,为了这个“鲜“字,各方显然对运输时效的要求极为苛刻。期间,顺丰不惜动用无人机揽收海鲜,冲抵岛屿分散导致时效失控的潜在风险,并满足多种情况运输需求。9月16日的舟山举行开渔节,顺丰大规模无人机首飞出海。其中,方舟40型无人机就实现了货仓容量64.2升、载重10千克,续航20余分钟、航程18千米等诸多要求,才敢于在舟山各分散岛屿间周转、揽收海鲜。

京东物流同样在紧密布局舟山海鲜物流网络。据了解,当前京东物流已统筹公路、航空、高铁三种运力保障梭子蟹运输,从码头直送消费端的时效最短能达到6小时。

落实到末端配送环节,对海鲜配送“最后一公里”颇有信心的顺丰,还匹配了专门的人力,以提升揽件效率。据悉,顺丰在舟山增设14个收件网点,300余名收派快递员。同时,顺丰还在海鲜核心产区建设临时集散中心,增设了5条陆运直发线路、18条客户直发中转场线路。

行业:深加工海产品受热捧   需求促使产业标准化

为了抵抗风险,从事渔业的企业意识到开拓电商的必要性,一些早早看出苗头的企业已经将线上视为不可忽视的渠道。“翔泰渔业的线上销售同比增速达到160%,电商的销售增长非常迅速,”陈胜华说道,“当前我们的传统渠道占比60%,电商渠道为40%,后者的新增空间可想而知。”

在疫情管控的当下,海鲜供应链环节正悄然经历着革新。对消费习惯变化极为敏感的电商,率先对选品作出调整,带动了渔业企业进行改变。

京东生鲜海鲜水产负责人李晓飞发现,今年整个海鲜水产产品中,半成品和深加工的产品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原料型产品。他认为,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于便捷烹饪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其二是半成品等产品的口味越来越好,很多产品经过简单的加热,甚至能达到餐馆、酒店的还原度。

“所以我们会与生产企业沟通,建议他们多把原料型的产品做成三去的加工产品,更好地做人群渗透,提高海鲜消费频次” 李晓飞说道。

王帅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随着用户对便利性的追求,一些深加工的海鲜产品,比如鱼块、三去(去头去尾去鳞)以及调味产品会有更大的空间。

海鲜企业调整渠道结构并向线上发力,是为了应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并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此外,消费者对海鲜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愈发突出,要求着零售企业和生产企业彼此配合,在食品安全检测环节上防止疏漏。

事实上,除了加强产品检测,电商与生产企业相互合作,思考如何减少海鲜品的药物残留。据李晓飞介绍,海鲜品的克重、外观、大小这种标准化很好控制,真正不好控制的是安全,比如海域污染、药物残留等,“目前国内海鲜养殖产业中,养殖端比较缺乏大规模的养殖体系,散户养殖占了很庞大的比例。现在我们已经和很多生产企业联动,一起合作开一个散养池,将从散户收来的鱼放置大约15-40天,来减少药物残留”。

他认为,国内的海鲜产业发展趋势将与国外类似。在发展初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问题频发,但随着产业升级,集约化发展,巨头企业开始出现,制定标准,由农户配合企业按照规章和流程科学养殖,这是行业的必由之路。

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  赵驰  何倩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