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杜绝浪费,少点奇葩操作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王巍 2020-08-31

一篇暗访,上了热搜。在这篇报道里,年轻人调配了3碗不同口味的小料,被媒体记录下来,成了餐饮浪费的生动“素材”。网友发蒙,不能浪费粮食没错,但依据食材不同调配不同的酱料,什么时候也成了铺张浪费?

近一段时间以来,从抵制大胃王吃播行为,到推崇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禁止浪费的社会氛围,粮食浪费和粮食安全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厉行节俭本是好事,但具体实操中也出现了不少奇葩操作。比如,点餐“N-1模式”逐步晋级“N-2”“N-3”,有学校把浪费粮食和奖学金挂钩,某些餐企让顾客进店前称体重,称完之后,只能根据食物热量配比菜单进行点餐,有的饭店直接把适量点餐纳入服务员的考核,顾客剩了菜,扣服务员的绩效。

反对餐饮浪费,引导文明消费,企业是倡导者与实践者,媒体是观察者与监督者。但如此吹毛求疵、矫枉过正,就大可不必了。

比起花样繁多的蹭热点、造网红怪象,餐饮企业务实的举措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市场。餐饮企业可以引导顾客适量点餐,推广分餐制,主动提供小份菜、半份菜,引导顾客主动打包并提供打包盒袋。这些制度规范都是科学的设计、善意的提醒,又不会让顾客感到不适。

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这样的观念在任何时候强调都不为过。但真正让人“难过”的是强人所难、用力过猛。反对餐饮浪费应该在全社会形成风潮,但依然应该恪守良法善治的边界。越是公共事务,越应仰仗全社会齐抓共管,越应以文明之道行文明之事。

不管是餐饮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先要能够厘清自己的权力边界,认清自身的职责所在,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多做科学的引导与鼓励,避免压制与强制。

围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立法准备已经开始。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布消息称,将成立专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立法工作,除了强化粮食生产、储存、消费等各环节管理,还特别强调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长效机制。

居安思危、杜绝浪费、理性消费,在今天依然充满意义。公众能够认同“节约粮食”的倡议,但却反对吹毛求疵的举措。专项立法的最大意义,也在于通过长效机制建设,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让相关的法律机制更健全、更务实、更好操作。

凡事依法办,不跑偏,不越界。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