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西街观察】稳外贸再添把火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肖涌刚 网编:陶凤 2020-07-14

外贸半年考好于预期,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成绩单来之不易。透过海关总署的最新解读,不难看出,支撑进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国内复工复产提速,内需在逐渐修复,刺激进口回暖;二是防疫物资、医疗产品出口快速拉升,为出口筑底。

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6月进出口规模已经回到去年同期水平。只不过,与往常比,增长动力有些非常规,增长基础并不那么牢固,尤其是在出口领域。上半年,传统的出口大项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处于负增长区间。

本质而言,出口由外需决定。从外部看,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外需低迷几成定局。这对国内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而言,冲击是巨大的。这些企业不仅是中国外贸的主力,还关乎上亿人的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的对立面并不是失业。实际上,国内外贸企业复工率并不低,但受制于订单减少、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员工往往面临“人到岗没活儿干”的窘境,收入大受影响。

外贸复苏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修复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市场自循环。稳住外贸基本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基调,一是保护市场主体,二是坚持对外开放。保外贸企业,就是保就业民生,保证内需稳定。坚持开放,就是坚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让市场转起来的同时,开拓新的增长点。

从近期密集召开的高层会议和政策动向可以看出,下半年稳外贸的核心依然是保市场主体和对外开放,不过在具体领域有了更加清晰的实施路径。

例如,保市场主体进一步细化拆解为“保市场”和“保主体”,分别对应市场订单、中小微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金融信贷支持等具体抓手。

保市场方面,全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把保市场作为稳外贸最紧迫的任务,把抓订单作为保市场的主要抓手,想方设法帮企业稳定市场份额,支持企业打通并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保主体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研究出台稳外贸稳外资的新措施,尤其要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信保、担保等融资支持,纾解外贸企业流动性困难。

在开放领域,年内的制度设计和平台搭建已经落地。制度上,2020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再“瘦身”,放开金融、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准入限制。平台上,海南自贸港总体规划出炉,更高水平开放有了更大的试验田。

这些安排举措共同构成“稳定之锚”。2020年过半,外部环境依旧扑朔迷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政策的确定性能够抵御住外部环境的风浪,护住经济民生的基本盘。

北京商报评论员 肖涌刚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