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海南再出发

出处:政经 作者:陶凤 网编:王巍 2020-06-09

乘风自贸港,手捧政策大礼包,海南再次站上了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

6月8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介绍,自由便利是总体方案制度设计的关键点,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等六个方面实现自由便利。

今年与以往有些不同。一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迎来开局之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十分引人关注。另一方面,疫情之下,全球化遭遇强大逆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契机,主动扩大开放,给外资创造更多空间,体现了中国越承压越要开放的决心,用实际行动回击了邻为壑者。

实际上,建立自由贸易港是海南多年的夙愿。两年前,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经济高度自由化、服务贸易便利化、金融大开放,是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美丽愿景。前方越美,现实的困难同样清晰。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不足、制造业缺位,如何让实体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两条腿”走路,依然是海南发展亟待打破的坚冰。

产业破冰,先破房地产一业独大的局面。6月8日,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要严格控制房地产,海南的房地产不是外面想要多少就建设多少,不能成为房地产的加工厂。长期以来,海南楼市主要依靠外地需求和投资推动。房地产强大,已致海南其他产业逐渐空心化,并容易引发生态矛盾。因此海南产业调结构,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无工不富。光靠决心和勇气做减法还不够,还要靠智慧和远见做加法。当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了省心又省力的获利方式,如何激发其他财富创造的最大可能性成为关键。相比房地产,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型产业,但现阶段旅游业还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海南要补齐科技企业的缺憾,形成工业企业的规模效应,打造一系列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航运服务、高端制造为重点的产业,才能既要拉得动消费提高当地人收入,又能助力产业升级实现海南升级。

海南会取代谁,成为谁?从要成为自由贸易港那一天起,人们就在想象未来海南会是什么样。像自贸体制成熟的香港、迪拜等地,还是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新加坡……回答这个疑问,林念修说,“海南自由贸易港与香港的定位不同,重点发展产业也不同,应该说互补大于竞争,不会对香港造成冲击”。

而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会建成什么样?最大的悬念,其实是改革和开放本身。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