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地摊经济,微就业里的大民生

出处:政经 作者:陶凤 网编:王巍 2020-06-01

从成都街头的小吃摊到河北校园的夫妻店,从河南许昌背街小巷到杭州街头巷尾,地摊经济不经意间点燃的烟火气被网友们频频点赞。这些熟悉的场景和味道,出现在人们随手一拍的小视频里,隔着屏幕告诉大家城市生活还是老样子。

灯火交错,人声鼎沸,街道荡漾着的是烟火气,更是人气。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疫情之后,就业问题将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而“无微不至”的就业,将以更加灵活、生动的方式嵌入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那些熟悉的味道和风景,那些发展并壮大于地摊经济的小商贩,将是微就业映照大民生的一面镜子,成为生活回归日常的真实写照,经济复苏最生动的样本。

堵,实不如疏。想要释放地摊经济活力,需要精细化管理配套,需要制度化用心设计。这不仅考验一个城市的活力和包容度,也是监测考验一个城市以商业为基准、绣花管理的水平。不光图省事“一禁了之”,不过度泛滥而影响居民生活,地摊经济最舒适的状态,应是在“放”和“收”之间找到平衡点。政府要有主动服务意识,又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天津市东丽区胡张庄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采取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方式,以解决没有行业约束标准、经营管理不规范、影响市容环境等问题。

让地摊经济热起来,不是江湖救急,也不是民间救穷。而是以规划未来的角度规划城市生活的现在,引导广大小微企业、小小微企业一次合理的回归和升级。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说,“马路经济、摊点经济也是经济,也要扶持”。由此看来,占道经营不仅仅是今年出于防控需要和刺激消费的应急之策,而是要在管理水准上升级,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给受疫情冲击的商家添利润,给消费者添快乐。

这些年,无论是昂首阔步的消费升级,还是俯身向下的市场开拓,无论是线上的拼多多,还是线下的地摊经济,都以各自不同模式开发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并在其深度和广度有个新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有过针锋相对的势不两立,也有过你来我往的争执不休。只是,后来人们才渐渐意识到,经济活力往往激发于此,那些洗刷一代人生活方式的变革,正在悄悄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总理说,没有百姓便利的生活条件,大城市就会萎缩,流通业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

人间,就该闹哄哄。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