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中小微企业缺什么

出处:政经 作者:陶凤 网编:段跃 2020-04-20

短短两个月,北京助力中小微企业政策再升级。上周末,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发布解读了《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发展若干措施》。在2月5日发布实施16条帮扶措施的基础上,针对中小微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又制定了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保持平稳发展的9条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帮扶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缓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压力,对优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将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对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员工加强培训稳定就业等方面。同时,有力呼应前期多项政策及时打“补丁”,形成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切实为企业复工达产添能助力。

小微企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量大面广,是稳定就业的主力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与稳定就业问题紧密相连,关系经济牵连民生。

无论是之前的16条还是现在的新9条,持续提升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占比,金融补血先给小微企业留下了喘息空间。在此基础上,精准纾困层层加码,给予中小微企业呵护、培育、扶持、服务,帮助企业扫清艰难时期的发展障碍,进一步为企业能够尽快走出泥沼铺路搭桥。

春江水暖鸭先知,反之亦然。疫情冲击之下的经济之寒,对处在产业链末端的中小微制造型企业来说,往往却最先传导并体现在这些企业的生产线上。需求被抑制订单减少、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人力工资、物业物流成本攀升,以及税费负担等,行业成本之变与经济环境的变动叠加,中小实体企业身上成本负担依然沉重。

当生存门槛越来越高,如何帮企业减重就变得更加迫在眉睫。这意味着通过政策加法,政府不遗余力地给予企业帮扶和补贴的同时,以减轻生存负担、打通经营壁垒、降低交易成本为主线的政策“减法”依然大有可为,而加减法并用才能多维度为小微企业大发展注入活水,引入活力。

从总量看,一系列减负政策下企业税费已经有所降低,但纳税实体的税费痛感依然严重。前不久,曹德旺就全球产业链危机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企业亏本时的增值税压力,呼吁政府推出普惠性的税收减免政策。由此可见,除了行政性收费的减免之外,更大力度的企业税收减免依然有必要并且值得期待。

企业虽小,潜力不小。中小微企业多诞生于市场夹缝之中,要让它们未来获得更广泛的生存空间,就需要将更多领域的大门打开。优先对准资源集中率高、垄断程度深的管制行业,降低中小微企业入局门槛,真正释放更多有利可图的“大盘子”,让中小微企业能在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安身立命、大展身手。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