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金融科技频道

信息泄露惹的祸?“注销网贷账号”骗局再抬头 大学生为受害主体

出处:金融科技频道 作者:孟凡霞 刘四红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0-03-30

“我要是当初没被骗,现在已经能买一台车了。”3月30日,一受害者李展(化名)如是讲述自身被骗经历。近期,“注销网贷账号”骗局借“疫”再现,多地警方发文提示风险,不法分子主要是以影响征信为由,恐吓在校大学生或应届毕业生青年人群注销网贷账户并骗取钱财。另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案例并不鲜见,单人被骗金额从数千元,至几十万元不等。

微信图片_20200330200235

呈高发态势

“网贷账户不注销就影响征信?切莫被骗!‘逾期可清空’?‘包退息’?不要轻信!”3月30日,辽宁、上海等多地警方发布关于“注销网贷账号”骗局的风险提示,疫情期间“注销网贷账号”骗局又有抬头之势,主要是以影响征信为由恐吓青年人群注销网贷账户并骗取钱财。

以受害者张希(化名)为例,他近期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借贷平台的“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张希在大学期间申请过助学贷款,现因国家政策调整,需要注销账户,消除贷款记录;在张希表示自己并未申请过此类贷款后,对方又提出或是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贷款账户,如果不尽快注销,就会产生滞纳金,建议尽快将贷款额度提现至贷款平台“指定账户”以注销账户,同时承诺账号注销后提现资金将原路返还;于是,在“客服人员”多次诱导下,张希被“指导”下载了多个网贷APP,并将贷款额度提现转至 “客服人员”指定的银行账户上;直到多次转账仍未注销网贷帐号,张希才发现被骗,共被骗88000元。

张希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对于诈骗者的套路,他本来是持疑态度,但当否认没有贷款后,对方准确报出张希身份证号、姓名及紧急联系人姓名电话等信息后,张希开始信以为真,此外,诈骗分子还主动亮出了他的“身份证件”及在该贷款平台的“工作证件”,这点更让张希对诈骗话术深信不疑。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网贷诈骗案近期呈现高发态势。包括湖南、广东等多地网警在近期纷纷发布提醒,已有多名大学生或毕业生已上当受骗,作案手法基本一致。诈骗者均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受害者配合注销网络贷款平台账号。”而注销网贷平台账号,需要先从相关平台借款,然后转入诈骗者账号,由诈骗者负责办理“清空贷款额度”及注销网络贷款平台账号。

其中,广西南宁一应届生李文(化名)注册了某网贷平台账户,后来接到一名自称该平台的员工电话称,需要注销学生账户,骗子不仅发给她身份证、营业执照自证身份,还能准确说出被骗者名字、身份证号、住址信息等,导致该受害女生2天被骗7万。

骗局瞄准大学生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所谓的“注销账号”,实际就是诈骗者在掌握受害者个人信息后,诱导受害者从各大网贷平台借款,然后转账到其指定的私人账号,谎称是以此来清空贷款额度,从而“注销账号”。

近年来,电信诈骗屡禁不止,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各种方式,编造虚假信息实时远程诈骗,诱使受害人给其打款或转账。不过,与一般电信诈骗不同的是,此次“注销网贷账号”骗局主要瞄准的是在读大学生或应届毕业生等。

正如警方指出,当前,高校大学生是“网贷”生力军,许多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轻信他人,成为遭受“套路贷”的重灾区。许多上班不久的工作职员,也会因读大学时注册账户不谨慎,而被“客服”以身份信息引诱陷入全套。

另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案例并不鲜见,单人被骗金额少至数千元,多至几十万元不等,被骗者多为在读大学生或应届毕业生。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多个诈骗案例发现,在多起诈骗中,被骗者均是在对方准确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紧急联系人、学校名称、地址或者消费记录等个人信息后,才开始对对方的所谓身份深信不疑。而诈骗者口中所称的贷款平台,包括小米金融、爱学贷、爱又米、名校贷等,大多平台是受害者曾注册或使用过的平台。

北京商报记者就此事向前述多家平台进行求证,其中,小米金融回复称,对于“注销网贷账户”、“网购退货”、“冒充公检法”等网络电信诈骗和伪冒App等骗局,小米金融通过微博、微信、APP等官方自媒体渠道进行了图文式宣教和强提醒,若用户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向小米金融官方客服咨询反馈,如有必要,小米金融也会及时协助寻求警方帮助。

爱学贷、爱又米等则无法多次拨打电话无法接通。记者注意到,爱学贷和爱又米系同一平台,均为杭州互金公司爱财集团旗下,根据警方通告,2019年末,爱财集团法定代表人已主动向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投案。名校贷则为麦子金服旗下平台, 2019年末,麦子金服运营主体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被立案侦查,公司15名高管被抓。

信息泄露惹的祸

“注销网贷账号”骗局为何屡禁不止?诈骗分子会为何如此清楚受害者个人信息?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其源头主要还是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

正如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所称,目前因一些金融平台信息泄漏导致的诈骗事件时常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借款平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不足,忽视技术层面的信息维护,导致用户信息易被黑客等攻击、截取,平台信息安全制度不完善,管理者风险意识较差的原因。此外注册用户信息安全意识较差、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也成为被骗原因。在整个行业的疯狂发展状态之下,良莠不齐的平台与金融消费者鱼龙混杂,最终滋生出众多诈骗问题。

事实上,贷款平台信息安全建设不足问题并不鲜见。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统计,截至2019年9月,中国信通院从232个安卓应用市场中收录了超13万款金融行业App,观测发现,超七成金融App存在高危漏洞,攻击者可利用这些漏洞窃取用户数据、进行App仿冒、植入恶意程序、攻击服务等,其中部分高危漏洞甚至存在导致App数据泄露的风险。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部分诈骗案中,也有用户并未注册该贷款App,但同样被诱导受骗,此情形下,个人信息又是如何泄露的?一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其根源主要在于黑灰产人士的非法利益链,在这一利益链中,有犯罪分子专门获取个人信息,用于贩卖获利,而后再有人员用专业话术诈骗用户的“注销账号费用”,进行快速转移销赃。也就是说,尽管没有注册网贷App,但只要注册其他平台,在信息安全保障不足情况下,同样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可能。

针对此类“注销网贷账号”骗局顽疾,警方提示,当用户有贷款需求时,应尽量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风险。此外,凡是接到自称贷款平台客服,提到“在校期间贷款记录”、“影响个人征信”、“注销贷款账户”、“清空贷款额度”的关键字,均为诈骗。希望不轻信陌生来电,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和二维码,“捂紧钱袋子”。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刘四红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