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春节物价稳定、 中美经贸协议落实……发改委就新年几件大事给出答案

作者:刘瀚琳 网编:陶凤 2020-01-19

中美贸易战1

“恢复生猪产能”、“发放临时补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落地”……2019年,是全国GDP总量超99万亿元,人均GDP首破1万美元大关的一年;也是消费、投资和进出口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爬坡过坎的一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就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情况及相关部署作出说明。

消费

已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12.5亿元

“2019年,我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性特征较为明显。”孟玮指出,春节临近,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禽肉、水产品等替代品产量也明显增加。

随着生猪出栏量于年末触底回升,猪肉价格逐渐走低。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猪肉价格由11月1日的52.40元/公斤降至1月17日的46.92元/公斤,降幅超10.45%。

产能恢复、价格下降也是政策合力的阶段性成果。2018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全国生猪产能缺口巨大,猪价带动“菜篮子”价格联动上涨。随后,各部委密集出台《关于支持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二十余部政策措施,以恢复生猪产能,保供稳价。

同时,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力度持续加大。自去年9月至今,华商储备中心已通过企业公开竞价方式,向市场累计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25万吨。

为降低猪价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发改委加大督促力度,指导各地落实好保障补贴机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各地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12.5亿元。

“今后一段时间,包括春节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加大组织投放冻猪肉储备;同时,市场监管方面,将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价格欺诈等各类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孟玮表示。

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部长刘通看来,春节前肉类消费高峰期,毛猪的供应能力与需求将同步增加,肉价将延续12月走势,反复波动,高位调整,难以出现大涨大落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中美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对农产品进口作出明确。在2017年进口基础上,中国承诺在2020年、2021年分别增加进口美国农产品125亿美元和195亿美元。其中包括油籽、肉类、谷物、棉花、其他农产品和海产品六大类。

“协议实施后,我国将大幅增加自美国农产品进口,这也有利于填补国内农产品供求缺口。”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公开指出。

外贸

扩大自美商品、服务进口

当地时间1月15日,历时22个月的贸易谈判画上句点,中美双方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协议文本涵盖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等九章节。

对于各方关切的对美贸易,孟玮指出,中美两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企业将遵循世贸组织规则,根据市场化原则,与美国企业商谈进口协议,扩大自美商品和服务进口。

“美国在能源、制成品、农产品、医疗、金融等领域具备优质供给能力,扩大自美进口,有利于满足我国居民对优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孟玮说。

为了推进落实经贸磋商,就在协议落地前的12月15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计划于12月15日12时01分起加征关税的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暂不征收10%、5%关税,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继续暂停加征关税。

贸易合作外,对标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在优化外资企业营商环境方面也持续释放诚意。今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落地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外商投资领域统一的基础性法律,内容涉及投资促进、投资保护和投资管理方面。

“‘一法一条例’的政策格局为我国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法治保障,其核心要义则在于‘开放、公平、便利’。”孟玮表示。

比如,在开放方面,我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通过连续3年修订,长度由93条减至40条。2020年,将继续按照“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原则,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加大自贸试验区开放试点力度。

关于公平,“一法一条例”明确外资企业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享有与内资企业同等待遇等。便利方面,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取消了外资企业设立审批、备案等。

“目前,特斯拉上海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这是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的缩影。”下一步,孟玮表示,将结合投资领域“堵点”梳理,基于外资项目特点,完善机制,提高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支持项目实施。

投资

疏通投资“堵点”补短板

谈及投资“堵点”,孟玮指出,去年11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投资法规执法检查 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的通知》并开展专项行动。

据介绍,自投资“堵点”公开征集系统上线运行至今已初现成果。其中,投资者反映较集中的问题包括企业办事难、有关单位办事慢,企业期盼政府更好服务、制度法规层面相关规定不尽合理等。

事实上,前述问题既是影响“稳投资”的重要因素,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迫切需要。去年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通过缩减审批减材料,放宽市场准入;公开规则,强化监管;加大中小企业服务力度;减税降费和减环节、压时限等环节,强化市场主体保护、净化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规范监管执法,加强法治保障。

“目前我委已于2019年12月底和2020年1月初,分批次向有关地方交办投资‘堵点’问题线索。”孟玮透露,下一步,将采取分类施策原则,对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移交相关地方立行立改;对企业期盼政府更好服务的问题,建议相关地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改进工作程序,提升服务质量;对制度法规层面的问题,将认真总结梳理,作为优化顶层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据介绍,2019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5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在补短板方面,薄弱环节投资较快增长。比如,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分别增长37.2%、33.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8、28.0个百分点。

孟玮表示,2020年,各地将加大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储备实施一批补短板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加大对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投入力度;用好专项债券,让“资金跟着项目走”。

事实上,为带动有效投资补短板扩内需,去年11月27日,财政部已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额度1万亿元。申万宏源研报显示,目前地方政府拨付专项债节奏明显加快。截至1月10日,1月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规模已达6498.6亿元,较2019年1月发行规模大幅增长360%,占提前发行额度的65.0%。

其中,专项债投向基建的占比达76%,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生态环保、水务处理分别占已公布发行计划的36%、26%、9%和5%。

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黄付生认为,基建发展方向将重点依仗“三大抓手”。其中包括,老旧小区改造、5G建设以及高铁城市网建设等。

孟玮指出,未来还将推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一网通办”,进一步完善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规范推广PPP模式,加强投融资合作。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刘瀚琳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