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金融科技频道

上海推进人脸识别线下支付等23个金融科技应用试点 部分拟上线试运行

出处:金融科技频道 作者: 孟凡霞 马嫡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0-01-15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马嫡)当前,金融科技逐渐成为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制高点,继北京之后,上海也在大力推进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1月15日,上海市发布《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显示,上海将推出金融科技企业培育、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措施,在五年内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中提到,要全力推进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监管创新,支持人民银行在上海组织开展提高支付结算监管能力的试点。

此外,还提到要进一步完善长三角监管协同,推动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监管信息共享。建立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机制,在上海设立中国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在1月15日,《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新闻通气会上,央行上海总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央行上海总部与上海市金融局已经形成双牵头的工作机制,在上海开展提升信息技术安全应用水平、推动金融与民生服务系统互联互通、促进跨行业数据资源融合应用、强化监管科技应用等四大方面23个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涉及12家金融机构。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的一份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介绍显示,试点项目涉及到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规模应用项目、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项目、智能小微金融服务试点项目等。试点机构包括交通银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联、上海票据交易所等。目前这些试点项目都在稳步推进中。大部分都已完成方案制定、评审、采购等前期准备工作。有些项目已经完成研发,拟开展上线试运行或应用推广。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文君表示,上海计划在未来五年建成金融科技中心步子迈得很大,金融科技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对上海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水平也是一个挑战。来上海从事金融科技行业的企业,最关心的就是监管的包容度。监管包容度有多少意味着这些创新业务出现以后,从法律上如何定性,对于一些试新的产品是否有容错的空间,这些是企业重点考虑的。

“上海建立金融科技中心,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入监管沙箱机制,在探索过程中,如果仅试点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并不算有很大的突破,引入沙箱机制可以适当放宽主体的准入,不仅是持牌金融机构,也可以适当允许条件成熟的科技公司到沙箱里试验里来试一下是不是能创出新型的形式。”陈文君如是说。

此前,2018年底,央行等六部委在北京、上海等十个省市启动了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据了解,北京地区最终获得六部委批复46个金融科技试点项目,涉及参与的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共77家。2019年12月5日,央行宣布推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北京率先开展,中国版“监管沙箱”正式启动。近日,北京首批试点的拟入箱应用也揭晓了神秘面纱。1月14日,央行营管部官网披露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公示(2020年第一批),并针对微捷贷产品、中信银行智令产品、手机POS创新应用等6款应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了解,这6个应用均源于此前北京地区获批的46个金融科技试点项目。首批拟试点项目参与主体大部分为持牌机构,但也不乏有金融科技公司与持牌机构合作推出的创新项目进入。

作为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一项举措,由支付宝、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全球最高级别的金融科技大会“外滩大会”也将永久落户上海。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