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养老频道

4万亿智慧养老蓄势 同质化瓶颈待破解

作者:杨卉 网编:肖玮 2020-01-06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实习记者 杨卉)随着养老需求的快速爆发,市场上也衍生出了各种新业态,其中智慧养老的概念迅速“蹿红”,成为不少社会资本争相挤入的新战场。在日前举办的2019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介绍,2019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总体规模已超过3万亿元,预计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不过,对于这一新兴行业,王志军也表示,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个性化需求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等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具体来说,王志军介绍,近年来,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随着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烈,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对于智慧养老的定义,王志军认为,这一新兴业态主要指通过技术手段从远程监控、实时定位、统一平台信息交互等角度多方位打造的信息化养老服务系统等,来满足老人及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形式。

但王志军也直言,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个性化需求实现率低等方面都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对此,中关村物联网智慧健康专委会秘书长迟胜提出:“目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还是摸索发展阶段,行业内尚没有具体的标准和模板,各方都在探索,也就难免会出现相互模仿导致产品同质化的现象。”他表示,智慧养老的风口很大,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机会就一头扎进来,但其实这一过程中,有不少企业可能对于自身产品及服务对象都没有明确定位,因此,它们开发出的电子产品,如智能手环、检测设备等功能也都大同小异,很难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迟胜还认为,智慧养老产品还需要面临较大的供需匹配难题,“不是所有老年消费者都可以流畅的使用电子科技产品,比如通过手机App下单、线上预约上门服务等具体产品功能,对老年人智能产品使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迟胜坦言,不可否认,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对这些功能复杂、使用步骤繁多的新生事物并不太擅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普及智慧健康养老,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及人力,对老年群体进行培训,同时配备更多的专业服务人员帮助实现线上操作。

“智能养老产业前期投入资金大,回本时间长,产品创新需要投入的成本也大。因此企业需要对自身经济实力进行评估,不可盲目投入产业”迟胜提出,对于企业来说,除了进行合理评估,不盲目进入行业外,经营者在产品的研发创新中也不能一昧追求新功能和“黑科技”,而是应当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理清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生产出适合当下消费需求的产品。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