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

出处:政经 作者:陶凤 网编:王巍 2019-10-24

当地时间10月23日晚,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总体排名比去年上升15位,名列第31名,这也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好名次。该报告称,由于大力推进改革议程,中国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

在此之前,备受关注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条例从广泛征求意见到迅速凝聚共识,反映了市场诉求,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性保障。

这些年,优化营商环境的成绩有目共睹。变化不仅体现在报告上排名的不断上升,更体现在企业身上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增强。线上办公、争当“店小二”,不让企业跑断腿,营商环境改善的过程中,这样的场景正在成为政府办事的常态。

改善营商环境,政府角色最为吃重,但政府干好了企业最受益。企业办事容易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细胞自然就活了。通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司法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服务意识增强,通过自身的变化优化发展环境来激发市场活力。

很多地方都吃过营商环境不友善的苦头。一旦行政藩篱过高,民营企业感受不到友善的营商环境,经济中自然会到处弥漫着精神不振、活力匮乏的气息。“投资不过山海关”的传说流行甚广。

企业家控诉、消费者投诉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地方营商环境建设不佳的反面案例此起彼伏,从侧面映射了我国营商环境的短板在一些地方依旧存在。在权力“任性”与政府效率、金融服务和融资成本、市场环境与中介服务改善等方面,各级政府如何以新思路、新方法改善营商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没有友善的营商环境,在“强行政、弱市场”环境里,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会举步维艰。因此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将是一场持久战,提升营商环境要不断出新招和实招。不同于政策的强刺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优越的营商环境常常润物无声。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旧动能转换,说到底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不破不立、浴火重生。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还须对症下药,在土地制度、产业结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投资管制等方面改革不停,辅之以货真价实的减税降费,为老百姓减负、为企业减重。同时将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进行到底,这既是大国应有的制度自信,也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必备的发展诉求。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