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保险频道

回归保障属性 长护险保费收入止跌回升

出处:保险频道 作者: 孟凡霞 李皓洁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19-09-26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李皓洁)年初至今,国家政策层面多次释放出推进商业保险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信号。太保安联健康险近日发布的《中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和实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长护险保费收入止跌回升呈现同比正增长。同时,相关专家也指出,长护险发展空间大,不过仍存在诸多痛点。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长护险保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6%。对于增长原因,中国精算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陈辉分析称,一方面,从数据上看,由于前两年监管整顿中短期存续产品导致长护险保费收入迅速下滑,造成保费基数变小;另一方面,保费收入的增长也得益于政府部门的推动,相关保费收入主要来自于试点地区。

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也解释称,上半年长护险的增长属于恢复性增长,由于此前一些公司把商业长护险通过万能险的形式包装成中短期产品,带有非常强的理财属性,在行业回归“保险姓保”之后此类产品保费收入迅速下滑,挤掉了不少“水分”,如今长护险在逐渐回归保障属性,因此开始呈现恢复性增长。

据了解,自2016年6月我国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长护险制度试点实施已满3年。目前试点城市已经由国家和人社部定的15个扩大到了50个。

在保险公司方面,目前已有太平洋寿险、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10家险企参与了长护险经办。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参与政策性长护险试点,通过经办,提供政策咨询、资质认定核查、费用审核(初审)、资金结算拨付等服务。

从国内环境看,未来商业长护险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据该《报告》显示,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经接近1亿人,财政在老年护理领域支出面临压力。此外,从护理设施来看,目前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滞后,不仅总量不足、规范性不够、地区及城乡间差距也较大。因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审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商业长护险的发展则有助于缓解目前的长期护理需求。

不过,该《报告》也显示,当前商业长期护理险发展也面临诸多痛点,包括缺乏精算数据导致产品形态单一,定价过高;客户对护理险认知度低,承保范围过窄;护理服务供给市场不成熟,给付模式单一,需求和保障供给存在需求错配等。

例如在产品方面,由于长期护理保险设计与开发需要对老年人长期护理风险进行测算,包括发生率、依赖概率、持续时间、单位护理费用等诸多因素。但是我国长期护理制度建设刚刚起步,数据不足限制了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测算的能力,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商业长护险产品普遍存在同质化、偏理财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辉表示,保险公司看好长护险这一市场,但由于对未来的风险无法预测,目前多是参与性的提供服务。

据了解,长期护理产品期限较长,保单设计与最后保险金给付可能相隔数十年,即使获得了当期的真实的数据,仍然难以预估未来护理市场的发展形式,在现阶段几乎不可能实现对定价参数在未来数十年的变化进行准确预测。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在定价中引入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保费,将抑制产品需求,如果采用保守定价,日后调整费率,则可能会削弱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