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5万亿老年用品产业如何发力

作者:王晨婷 网编:陶凤 2019-09-23

助听器、老花镜、老年奶粉、看戏机······老年用品产业涉及到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国内目前老年用品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市场中的产品良莠不齐。9月23日,工信部发布公开征求对《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为引导老年用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老年用品产业新增长点和新动能作出具体规定。

《意见》提到,计划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老年用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提高产品创新能力,要求骨干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4%;提高供给水平,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重点领域的主要品种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超过85%。

此外,《意见》在老年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健康管理产品、纺织服装服饰、日用生活器具和电子电器各方面明确了发展方向,例如提出重点推进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靶向治疗药物上市与产业化,开发有助于提高大脑思维能力的老人游戏机,乃至家庭组合健身器材、漫步机、腰背按摩器等,丰富的产品种类为国产老年用品产业明确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曹和平认为,此次意见的出台一方面是把我国的潜在内需引导出来,增长模式动能转换,满足更多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且财富含金量更高。在理财、保险、身体健康、行为照护等方面有更多消费需求。老年用品产业可以成为消费增长的一架新马车。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亿,占总人口的17.9%。随着老年人对老龄用品及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扩大,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上升空间。据中国老龄协会组织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腾讯公司联合进行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老年人的消费支出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保健食品消费占比超过30%,食品和衣服等日常用品的消费超过50%,其余产品消费占比非常小。但传统消费热点已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老年用品产业有望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但老年用品产业目前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曹和平告诉记者,现在老年产业主要放在康复和养老园区建设方面,给老年人提供日常活动消费品较少。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提到:“我们国家自主开发的说才有2000多种,而日本是4万多种,德国是2万多种。我国国产老年用品在技术、质量、种类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80%左右的产品依赖进口。”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2年老年用品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产品的质量、种类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面对潜力巨大的老年用品市场,我国本土企业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产业链,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推动行业健康、长久的发展。

民政部9月20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也提到,要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创新优质老年用品供给,支持外骨骼机器人、照护和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产品研发,形成一批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质的老年人康复辅具产品;激发老年用品消费潜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将符合条件的基本治疗性康复辅具按规定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鼓励各大电商、零售企业在重阳节期间开展“孝老爱老”购物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集中展示、销售老年用品,形成品牌效应和消费热潮。

除此之外,如何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加大产业监管力度也值得关注。《意见》中指出,要加大对国际标准的采标力度,鼓励发展具有引领促进作用的团体标准。建立老年用品领域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提高老年用品急需标准制修订工作效率,提升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规范药品、医疗器械、食品保健品等产品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行为,营造老年人良好的健康消费环境。

但相关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具体。曹和平认为,相关产业的健全发展需要推出政策去保护,产品规定、销售规定、相关进入性和惩罚性的通则、专则等都应详细制定,以保证老年用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登录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官网将有关意见或建议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9年9月30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王晨婷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