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告

湖北郧阳: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拔穷根”

出处: 作者: 网编:王巍 2019-09-17

C2019-09-18时尚周刊1版01s002

郧阳香菇扶贫产业

“现在正是香菇养菌的关键期,一定要做好翻堆和刺孔管理。按现在市场价,这茬香菇售出后,能净赚3万多元!”这些天,天刚蒙蒙亮,贫困户刘国凤就起床在香菇大棚里忙碌,看着洁白旺盛的菌丝,刘国凤满脸喜悦。

刘国凤是湖北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刘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前两年出车祸右腿受伤,干不了重活,一家四口就靠丈夫打工维持生活。去年,夫妻俩决定在香菇小镇发展香菇“试试看”。去年冬天,刘国凤承包6个香菇大棚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一举脱贫摘帽。

刘国凤顺利脱贫摘帽得益于全区正在推进的香菇产业。近年来,湖北郧阳区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调整、产业发展、产业经营,变救济“输血”为产业“造血”。自去年以来,该区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将香菇种植和袜子生产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和兜底产业,形成政策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精准扶贫新格局。

位于郧阳区杨溪铺镇刘湾村的“香菇小镇”是郧阳区重点打造的香菇产业扶贫示范园。“香菇小镇”于2017年8月3日动工开建。当年底,香菇产业基地一期建成投产,首批入驻的300贫困户种植香菇120万袋,户均增收1.6万元。由于香菇生长周期快、效益好,被贫困户们亲切地称作“扶贫菇”。

该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合作社和贫困户三方优势,按照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产销一体化的“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在20个乡镇(场)300多个村建设香菇种植基地,通过产业脱贫使贫困户、村级合作社、能人(大户)三者形成合作关系。贫困户依靠村级合作社,自愿参与香菇产业,并将小额信贷资金投入到香菇产业中;村级合作社负责以资金投入及劳务输出等方式组织贫困户参与香菇产业发展,保障贫困户利益;能人(大户)则自主开展种植经营,组织贫困户参与务工,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

在大力发展香菇产业的同时,郧阳区还把织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另外一大兜底产业。去年以来,依托中国袜业之都——浙江诸暨大唐袜业企业,积极建设袜业扶贫车间,通过“合作社+生产项目承包+贫困户”模式,贫困户既可通过进厂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又可通过项目承包、承接代工等形式参与到袜业生产中获取收益,还可将小额扶贫贷款通过合作社带入袜业原材料采购等流动周转环节,获得分红性收入。特别是妇女、老人、体弱多病或残疾贫困户,利用闲散时间到中心户参与袜业后道工序生产,也可在家里承接代工增加收益,有效增强对老弱病残贫困户的帮扶精准度。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该区将生产布局到村、产品规划到村、资金安排到村,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找到一个以上产业致富门路,并动员他们加入扶贫产业合作社。每个产业做到一个规划引、一套班子抓、一套政策扶、一个企业带、一套支持体系帮。同时,实行乡村自主发展的扶贫产业与全区统筹规划的重点扶贫产业相结合,长线项目与短线项目相结合,大企业、大基地与小规模、小集中相结合,让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劳务合作得薪金、股份分红得股金、保底收购得售金。

目前,郧阳区19个乡镇300多个村共建设香菇制棒车间28个、点菌车间850个、发展香菇2000余万棒,带动1.2万户农民户均增收1万元。在19个乡镇建设袜业扶贫车间,签约配置袜机8000台,年织袜产量能达到160亿双,近3万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