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自动驾驶“间谍门”落槌 谷歌Uber恩怨难了

出处:国际 作者:陶凤 汤艺甜 网编:段跃 2019-08-29

一封发错的邮件,一段两年多的纠葛,伴随着核心人物的被起诉,谷歌和Uber之间关于自动驾驶专利的争夺战再次浮出水面。虽然一年以前,双方已经达成了和解,但自动驾驶的赛道上,硝烟不会就此散去,这本恩仇录还会继续书写下去,而主角也不只有谷歌和Uber,还会有特斯拉和苹果等一众虎视眈眈的对手。

C2019-08-29新闻8版01s001

窃取商业机密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周二,美国司法部对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提起刑事诉讼,理由是其在加入竞争对手Uber之前,从其前雇主谷歌窃取商业机密,并公布了对莱万多夫斯基的33项与窃取商业机密有关的指控。

莱万多夫斯基的身份让这一诉讼看起来并不简单。作为谷歌的前工程师,他曾在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Waymo工作,是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创始人之一,之后于2016年从Waymo离职,并成立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Otto,再之后,他的公司被Uber收购。

问题就出在这里。相当于间接从Waymo跳槽到Uber的莱万多夫斯基,在谷歌眼中,带走了自己的专利技术。在起诉书中,检察官指控莱万多夫斯基在2015年末和2016年初窃取了Waymo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相关机密。

但在周二被传讯时,莱万多夫斯基否认了指控,其律师迈尔斯·埃利希和伊斯梅尔·拉姆齐也在声明中表示,他们的当事人没有偷任何人的东西。根据美国法律,莱万多夫斯基可能面临每项指控至多10年有期徒刑和罚款的刑罚。

对于诉讼会否对Waymo和Uber产生影响及目前自动驾驶业务的具体进展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两公司的媒体联络中心,Waymo仅表示:“一直相信竞争应该推动创新,并对美国检察官办公室和联邦调查局的工作表示感激。”Uber对此还未置评。

长期研究知识产权议题的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洪江称,刑事案件属于公诉案件,双方公司和解,并不代表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合法的。至于定罪后会否对公司产生影响,李洪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那要看案件的走向了,比如嫌疑人口供会不会供出:Uber相关领导其实一直知道嫌疑人在窃取谷歌的秘密并且在使用。

Uber会否被连带面临刑事指控的问题,安德森拒绝回答,Uber也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仅在声明中表示,该公司“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一直在与政府部门合作,并将继续这样做”。

谷歌Uber反目

更引人关注的,或许不是莱万多夫斯基到底会获得什么样的处罚,而是这场谷歌和Uber之间的自动驾驶专利战。

一切源于一封“意外”的邮件。2017年2月,Waymo在Medium官方账号写到:“我们收到了一封意外的电子邮件,我们的激光雷达组件供应商之一向我们发送了邮件附件(显然是无意中),其中所谓Uber的激光雷达电路板的机械图纸——它的设计与Waymo的激光雷达设计惊人的相似。”

早在去年2月,也就是Waymo提起诉讼一年以后,双方就达成了和解。Uber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根据和解协议,Waymo将获得Uber 0.34%的股份、按照彼时Uber720亿美元的估值计算,这些股份价值约2.45亿美元。

破财消灾对于Uber来说,是无奈也是明智的选择。毕竟,Waymo掌握着证据,若是对簿公堂,Uber的胜算并不大。根据Waymo的说法,该公司查出莱万多夫斯基在离职前的六个星期里下载了超过1.4万份9.7GB的机密文件,并查到莱万多夫斯基早在2015年夏就在与包括前Uber CEO卡兰尼克在内的Uber高管进行接触。

实锤面前,Uber的态度也有了反转。一开始,Uber坚称称“我们研读了Waymo的声明,可以确定这是他们打击竞争对手的一次毫无根据的尝试”。然而,到2017年4月底,莱万多夫斯基就宣布不再负责Uber激光雷达的研发。5月底,Uber则直接扔出一封解雇信,宣告了与莱万多夫斯基关系的终止。

在交恶之前,谷歌和Uber的早期关系并不赖。2013年8月,谷歌拿出2.58亿美元投资Uber,这是谷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风投,第二年6月,谷歌再次跟投,表现出诚意。“共享出行+自动驾驶”的合作模式足以让业界浮想联翩,前者深耕自动驾驶领域多年,经验和技术丰富,后者则在共享出行领域独霸天下。

但Uber并不想只待在共享领域。2015年Uber与卡耐基·梅隆大学(CMU)成立了一个“高等技术研发中心”,开始了自动驾驶研发合作。竞争和嫌隙自此而生。

自动驾驶竞赛

Uber和谷歌的专利争夺不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相反,这仅仅是一个行业的缩影,诸多想蹚自动驾驶这趟浑水的企业,都曾在公堂上露过面。

今年1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经对某中国籍苹果员工发起诉讼,称该员工试图“窃取”公司商业机密,而这些机密与苹果自动驾驶项目有关。苹果认为,该员工备份的数据中“有超过 2000 个文档包含机密和专利材料,比如手册、图表和示意图等”。

两年前的一月,特斯拉以窃取公司机密为由对公司Autopilot元老Sterling Anderson提起诉讼,后者与前谷歌自动驾驶项目负责人Chris Urmson组建了名为Aurora的新公司。特斯拉称,Anderson离开特斯拉前窃取了特斯拉机密信息,并试图非法招揽特斯拉员工,违反了竞业协议。

屡见不鲜的对簿公堂背后,是整个行业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渴求,以及技术和人才的供求失衡。

在对Sterling Anderson的起诉指控中,特斯拉曾表达了对超溢价收购初创技术公司的不满:“他们创造出一个急功近利的投资环境,整个业界开始变得浮躁,一些拿着软件演示(自动驾驶技术水平)的程序员小团队居然卖了十亿美元。”

竞争之后,是争先恐后的测试与商用。今年2月,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披露了48家自动驾驶路测企业的技术实力。靠前的排名并不令人意外,谷歌的Waymo仍位居第一且遥遥领先,甚至已经在亚利桑那州开启商业化运营;通用旗下Cruise紧随其后,美国初创公司Zoox排名第三。意料之外的是,Uber倒数第一,苹果倒数第二。

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曾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诸多车企现在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个方向发展,但目前来看,在网联化方面,5G的技术还未成熟,新能源电池也是电动化的一大障碍。而车企发展的自动驾驶,更确切来说是智能辅助驾驶,更像是减轻人工的一种服务,安全性能还不可靠,存在很多争议,甚至有人断言,不可能有完全无人的自动驾驶。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汤艺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