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西街观察】消费是结果,供给是原因

作者:韩哲 网编:陶凤 2019-07-16

消费是6月经济数据的最大惊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了9.8%。汽车消费居功至伟,增速大幅反弹至17.2%,相信这跟“国六”促销不无关系。

不过,汽车消费不能指望持续“坚挺”,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大概率将连续两年销量下滑。虽然此前国家发改委下文,鼓励汽车家电消费,但汽车市场的改革不在需求侧,而在供给侧。

近年来,消费升级、消费为王,变得妇孺皆知。消费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被认为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唯二”选择。过去一年,中央的促消费政策排山倒海,从盘活传统消费到激活新兴消费,从刺激商品消费到开拓服务消费,都盼望着消费能够扛起稳增长的大旗,稳稳地把中国经济从L型底部拉上来。

消费,说易也易,说难也难。消费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弹性,购物更加便捷、新的消费业态出现、新的消费产品推出,都将提升消费的潜力。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萨伊定律一直稳定有效。另一方面,刺激消费的诸多政策固然重要,但根本之策却不在消费本身,而在供给侧改革。

收入仍是决定消费的根本变量,即使是边际效应递减,消费不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等比例提升,但消费仍将是趋增的。诺奖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对于收入和消费有这样的论述,决定消费水平高低的不只是眼前的收入,而是其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通俗讲,有信心才敢花钱。

消费是结果,供给是原因。人是不可能通过扯自己头发把自己拉起来的。有时候,我们在“促消费”这道加法题之外,也可以思考一下“管消费”这道减法题。在相当多的消费领域,我们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管制,而正是后者限制了消费。管制如果发错了力,就是用扭曲的办法来应对扭曲的市场,结果自然是一个更加扭曲的市场。在这种市场里,消费难以厚积薄发,只能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消费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一旦释放,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善。中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力资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市场主体,有着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积累和观念沉淀,以及改革开放本身自我成长起来的路径依赖,这些都赋予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充足潜力和回旋余地。

这一点,即使总是对中国发展摆出一副“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西方媒体,也不得不承认。FT在社评中就指出,中国经济虽然放缓,但难掩规模和韧性。“当今中国经济的规模与韧性与上世纪90年代初迥然不同。去年,中国 GDP的增长相当于整个澳大利亚经济的规模。今年,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的GDP增量还将超过又一个澳大利亚。”

北京商报评论员 韩哲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